长汀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游颐和风情小路,细说民国人物故事 [复制链接]

1#

南京是个什么城市?史称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迎来南京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史称“六代豪华”,

又,公元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这是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建立明朝,以“应天”为“南京”,第一次成为一统天下的全国首都。由此,南京城市发展进入又一高峰期,南京都城为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史称“十代故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遗存。。。给南京留下了深厚的底蕴。走在南京的大街上无意中就能看到太多的历史遗存,民国时期的文化建筑随处可见。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有遗迹可

我想起来要去看看民国建筑比较集中的地方,颐和路。南京城里可见的民国建筑确实到处可见。但是相对集中点的地方还是在山西路周边。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区是广义称呼,民国建筑主要集中在江苏路,颐和路,赤壁路,珞咖路,包括旁边的普陀路,天竺路,灵隐路,莫干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再远还有高云岭,傅厚岗。。。散落了大量的民国建筑。过去看看现在现存的民国建筑,里面大多还有居民居住,有些作为单位使用。所以很多内容看不到。所以只能说说看到的经过和故居的故事。。。坐车江苏路下车,下车就看到了一处建筑。有铭牌为证。

熊斌(—),字哲民,湖北黄安熊家畈人,曾任湖北军政府北伐第一军参谋、北洋政府参谋本部二局参谋、陕西省政府委员兼省政府主席。年赴台湾,年病逝。它的主要经历不多说了,说三条,年8月任北平市市长。由于对拥蒋态度不积极,与军政部长陈诚发生矛盾,加之熊斌出身杂牌,无力与蒋介石嫡系抗争年底被解职。年夏,即全国内战开打之时,熊斌不愿入伙淡出政坛,解甲归田回乡小住。年赴台湾,年10月退役,年2月任台湾“中央银行”顾问。年11月30日在台湾病逝。

现在的旧居已经成了一处吃喝玩乐的地方。

虽然地处闹市,里面的风景仍然清静幽雅。在里面随便看看出来。这不是目的地。

沿江苏路一路边上也多是民国建筑,且也有名人故居。

张笃伦(—),号伯常,湖北安陆县三陂港人。自幼入塾就读。年(光绪三十二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年(宣统元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加入共进会。2年后被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辛亥武昌首义时,由保定南归路经上海,被沪军都督陈其美委充上海警卫军司令官。10月29日,清军攻占汉口,张笃伦以“效力疆场为要务”辞职回鄂,由鄂军都督黎元洪委为战时总司令部参谋,听从总司令黄兴调遣,督战于汉阳前线,阻击清军。南北议和后,仍回保定军校学习。他的经历说一段。。。抗战胜利后,接任重庆市长。是时,蒋介石派特务杀害了民主志士李公朴、闻一多等,激起重庆各界人士的义愤,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张应邀出席,同时保释了《大公报》采访部主任曾敏文,开释记者10人,师生17人。任期内重视市政建设,完成了下水道、北区干路、和平隧道、和平市场等工程。

年4月,调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时,张明晓蒋家王朝的末日已到,便拉他的二弟民社党中央委员张仲宣,赞助和平运动,同时密谋“应变”方案。次年2月,“华中剿总”白崇禧,以张笃伦“办事敷衍”而去职,调任重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政务委员会秘书长。4月21日,闻蒋介石准备捕杀一批进步人士,他提前准备好通行证,买好飞机票,秘密将市参议会会长胡子昂等人送出重庆。中国解放时,携眷飞抵香港,担任中国招待所所长,接待国民党去港的军政人员。不久转赴台湾,离政赋闲。年去世。

房屋修缮过了。往前走到了一处圆盘路。向周围辐射出六条路。四卫头,江苏路,珞咖路,颐和路,宁海路,山西路。。。三十年前山西路也是一条热闹的小街,后来扩建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其他五条现在还是小街。清洁且安静,颐和路,街上三两行人,还有寻找历史的游人,安静祥和,只有小车川流不息。路上只有一路公交。一进路口看到这个。在修缮。

泽存书库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2号。此处为陈群的私人藏书处。该书库年3月动工,

年2月竣工,建筑为三层,环型封闭,西式建筑风格。书库建成后,陈群特请汪精卫为书库命名。汪精卫取《礼记》中“父没而不能读,手泽存焉”之意,将书库取名为“泽存书库”。泽存书库布局合理,雅致而典雅,且饰有日本近代大画家所作的东洋风景画。书库建成后,收集旧图书达40余万册之多,

其中包括汪精卫“双照楼”寄存的余册,以及其他伪政府委员江亢虎、梁鸿志、徐良等寄存的一大批图书,

这批藏书中,善本达余部,共约4.5万册,如宋元刊本及清抄稿本、石印本之类,堪称精品的为数不少。陈群特雇员工40名,进行书库的整理编目工作。

年底,泽存书库的普通类藏书对外开放,供人阅览。后为国立中央图书馆北城阅览室,南京图书馆使用,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所属陈群,字人鹤,福建长汀人。生于年,早年留学于日本,获法学学士,回国后任护法军政府秘书,广东大元帅府宣传委员,大本营中国国民党常务科主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北伐战争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年任首都警察厅厅长,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任维新政府内政部部长兼江苏省省长,汪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内政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警察学校校长,江苏省省兼保安司司令,考试院院长,抗战胜利后,年8月17日服毒自杀。

路上全是一处处小院。关门闭缝。门口都有文物保护的牌子。

漫步小街上让你心情也能安静下来。

远望能看到小院里的建筑,近看看不到,只能远观。大部分修缮一新。

这是颐和路13号民国建筑。有故事。

李起化何人?资料不多,难以查到。有说法是。。。李起化,年5月任孙中山葬事筹委会干事部事务员。后任交通部监理,浙江省民政厅技士。抗战前开营造厂、糖果店。抗战中期任伪南京工务局建筑股主任,年末主持维修灵谷寺第三公墓。战后仍开营造厂。李起化旧居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黄色拉毛外墙,大屋架顶、尖顶、四坡顶交错,青瓦,壁炉、塔柱、老虎窗齐全。北侧附属小楼中部为联廊连接主楼。院中所有建筑为统一米黄色色调,且多处呈现不规则造型,为典型的西洋式小别墅。有说法是此建筑建于年,属于年出台的《首都计划》中第一住宅区(公馆区)内的一座。该房产原为刘既漂(时任大方建筑公司工程师,年6月刘去美国开洗衣局)购地自建。

现为江苏省慈善总会办公场所,

仁仲琅的资料也是不多,基本没有。查找了很多资料。任仲琅:民国实业家,民国时期开设百货,药材行,兼及股票生意,抗战后在上海与友人合资开设裕康五金制造厂。此处是任仲琅于年以其妻子任瑶名义购地平方米,于年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平方共8幢,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

现存主楼一幢,附属二层小楼2幢、平房2幢,所有房屋均为青砖外墙,人字顶、青瓦,老虎窗、壁炉齐全。其主楼坐北朝南,假三层,一楼南侧中部原为内廊,尚未露天阳台,屋顶南侧中部老虎窗连成一排。西北侧一幢附属2层楼为坐西面东,上下均设内廊。主楼东南、西南两侧有平方,东、西附属楼房及拱形院墙,其建筑造型相互对称,格局相同。X

正好门是开的。就看了一下。里面住着居民。

邹鲁故居,在门前看不到里面,路对面。

邹鲁,字海滨,大埔县茶阳人,为国民堂元老级人物。19岁赴潮州韩山书院读书。后考入广东法政学堂,拜丘逢甲为师,结识朱执信、陈炯明。年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年底,孙中山决定将广东高师等3所学校合并成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之前身),邹鲁受命负责筹办,并就任创校校长。年,邹鲁在北京碧云寺组织西山会议,一度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免去校长职务。后出游欧美,考察各国高等教育,著《二十九国游记》。年至年,再次执掌中山大学,为中大成为世界知名大学做了大量的工作。颐和路18号是邹鲁故居。邹鲁与林森常被称作是西山会议派的首脑,这个标签,跟随其一生。此人善理财,也是教育家,曾两次主掌中山大学,邹鲁著有《中国国民党党史》《回顾录》《教育与和平》《邹鲁文集》《邹鲁文存》等。他年死于台湾,不到70岁。

颐和路旁边的支路。

一条支路。。。也很清净干净。

路上有人在拍照,貌似婚纱照。又没看到新郎。男的是摄影。倒是有两个新娘。。。

路上有街头花园。路边竖有牌子。瞄了一眼,大概是重点卫生标准街道的意思。

陈庆云(—),字天游。翠微南溪人(今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镇南溪村)。3岁时随父母侨居日本,后于横滨结识孙中山。民国3年()得孙中山与廖仲恺推荐,赴美国寇提斯空军学校受训。民国6年(),陈毕业归国,任孙中山侍从武官,协助孙中山创建革命空军,开辟广州东郊珠江畔的大沙头为水陆飞机场。接着,孙中山成立航空局,陈庆云任航空大队长。民国7年()4月,奉孙中山之命,到福建组织援闽粤军飞机队,复被派赴日本大阪购买飞机,归国后任援闽粤军飞机队长。

国共合作后,孙中山于民国13年()冬创办广东军事飞行学校,成立总教官。民国16年()后,陈庆云历任航空学校教育长、航空处副处长、广东省航政总局局长、虎门要塞司令兼广东海军副司令、广州市公安局长、中央航空委员会主任等职,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抗战前夕,陈庆云被任命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

抗战爆发后,改任空军募款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国民党海外部部长。民国38年(),陈庆云辞去海外部部长职务,退出军政界,侨居美国,年12月14日逝于纽约。

只能从门缝里看到一点。

远观一瞥。

沿街的院墙都粉刷过,门口门头修缮过。

有些建筑在门口看不到里边。走到远处可以一览真容。

又是一条支路。琅琊路厉害了。这些小路上都有民国建筑。

周边的墙上都贴有文物保护的安全告知书。

琅琊路。

路上相对安静。只有小车和电动车通过。

顾祝同旧居。

网络图片顾祝同(年1月9日-年1月17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墨三,江苏省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参加革命军。年冬,到桂林投奔孙中山,任粤军许崇智部军事教导队区队长。年参加东征后,历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年后,历任第九军军长、第一军军长、第十六路军总指挥、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国民党四大中央执委、江苏省政府主席、五省“剿匪”北路军总司令、重庆行营主任、贵州绥靖主任、省府主席、西安行营主任等职。抗战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年发动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任陆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去台湾后任代国防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职。年1月17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4岁。顾祝同一生追随蒋介石经历复杂。故事就不说了。

只能在对面看看大概。

在对面看看淹没在树丛中的建筑。

在对面看看。

。。。

站到街对面可以看看里面的建筑。

房屋,大门都修缮过。

郑天赐,基本没有可查资料。国际海牙法庭常设法官。郑天赐旧居

郑天赐旧居。

旧居

旧居

颐和路到头,重点保护地区,消防车在街头。

颐和路走到头,左拐进了天竺路。

天竺路。

天竺路同样有很多民国建筑。

胡小石寓所。

胡小石故居又名蜩庐,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颐和路公馆区天竺路21号,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采用西班牙风格,最初为某美国驻华武官所有,年后为国学大师胡小石的寓所,现已由胡氏后人售予某私企企业家。胡小石(年-年),名光炜,字小石,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南京。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与陈中凡、汪辟疆并称南大中文系“三老”。年3月16日晨医院,享年74岁。

胡小石先生有遗言,藏书赠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文物捐赠南京博物院。

有些建筑修缮的很漂亮。看了很舒服。并不觉得修缮过后没有了那种老宅老建筑的感觉。

左转到了灵隐路。

同样有民国建筑。灵隐路的民国建筑。

落日余辉下的民国建筑。

民国建筑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同样显得韵味十足。

琅琊路小学,多少人朝思暮想。多少人为此疯狂。。。

琅琊路小学

小学。往前走又到了颐和路,知道这里离汪精卫旧居不远,用导航过去看看。导航导到了西康路48号,50号。看看都有点寒酸,且也没有明确标志。怕错过,都拍下来。

门开着顺便看看,感觉不像。

从外面看也有点寒酸。我还是拍下留个纪念。毕竟也是民国建筑。

这是50号的。

这是48号的。

48号。

我又现查了一下资料,说是在西康路46号。我又到46号。46号也不容乐观。

院落也不大,大门紧闭。

远处看一下46号。感觉也不太像。

而且这个大门口还有军事管理区的牌子。起码肯定目前这是单位使用。先不纠结了。好像美国驻民国大使馆也在附近。一查是现在的西康宾馆。走过去看看。这是远看西康宾馆。

门口有个保安,形同虚设。人随便进出。看得出很多是住客。

西康路33号。然后我发现了新大陆。

里面清净,整洁,幽雅,大气。。。

西康宾馆。然后发现了下面这块牌子。

这块牌子显示这里是汪精卫官邸。又说是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看资料又不能肯定是汪的官邸。是不是46号。。。这个恐怕没人说请。具体管理这事的人也没心思去澄清。有资料显示。琅琊路1号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这是原大使馆地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琅琊路1号1年前,陈昌祖购地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的西式二层楼房l幢,平房l幢,建筑面积.1平方米。该处曾租给美国大使馆,

年lO月初,美国大使馆退租,年4月该处为市房管局代管。现存主楼1幢,原坐北朝南,现改造为坐西面东,高三层(后增一层),红砖及米黄色外墙,人字形坡屋顶,红瓦,带老虎窗,南侧加盖一间平房连接主楼,东北侧一间平房已改为锅炉房。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属于中华民国公共建筑遗存。旧址位于南京市西康路33号(原18号),现为江苏省省级机关招待所。

年1月詹森任美国驻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公使馆设三牌楼。年9月詹森改为首任大使,大使馆设上海路82号。年4月大使馆由重庆迁回南京。7月司徒雷登任大使,馆址迁西康路18号,原上海路馆舍改为美国新闻处。

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南京,大使馆不久关闭。年2月18日最后一名美国外交官培根离宁返美。西康路馆舍由3幢相同的2层西式楼房和3幢西式平房构成,依山坡地势而建。楼房属公寓式建筑,砖石结构,房屋平面呈“凹”字形,每幢楼房建筑面积平方米。正面门廊上设阳台,四面坡屋顶,设有地下室。平房建在楼后,是随员及仆役住所,每幢建筑面积96平方米,砖木结构。大使馆旧址于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西康路往前走,到了北京西路。北京西路也净是民国建筑。沿路一排,望不到边。路口看到了澳大利亚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就是这个样子。这个大使馆的前身是谁。后世是谁也有异议,也不好说。

沿路都是民国建筑。都修缮一新。

只能从围墙上面一睹真容。

围墙上看。

到马路对面等车看到的景色。到了北京西路准备回家,我可以负责任的讲民国建筑风貌区绝不是仅仅我看到的这些。小巷深处还有很多。有一般的商界名流故居,也有官宦军界的旧居。还有些不可言传的传说故事。慢慢看慢慢品很有味道的。但是话说回来,人各有志个人喜欢的不同,有人就跟我说了。你都看这些破房子有啥意思。。。话不多说自己喜欢的去做就行了。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张建营本文内文字图片除一张来自网络且以声明,其余均为后街与你谈天说地原创,所有的发表都是用(后街与你谈天说地)署名,如不是用的后街与你谈天说地。都是剽窃抄袭。特声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