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致敬70年气象成就系列报道十五为农服务
TUhjnbcbe - 2024/4/1 16:32:00
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晨

60余年前,原中央气象局发布了第一期《全国农业气象旬报》。广袤农村,有了权威看点。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70年澎湃历程中,农业气象服务已成为气象部门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体系最规范的气象业务。

它是重要决策信息提供者。在农业防灾减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方面,为党中央、国务院,为涉农部门、大中型粮贸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它是高质量发展参与者。以农业气象指标、作物生长模拟、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的业务平台,正逐步成为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是现代农业拓路者。随着现代农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增加,农业气象服务逐步扩至气象监测评价、农业气象预报、作物产量预报、农事活动监测预报、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等领域。

它是“三农”命题答卷人。农业气象服务基本实现了从点到面、从单一指标到综合指标、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精细的快速发展。

自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连续15年对气象为农服务提出明确要求:年首次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两个体系”),年明确要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气象为农服务,责任大,任务重,看点多,效能高。

让土地生金,把饭碗端牢——

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大转盘”里,深化为农服务有效供给

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大课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为把丰收愿景变为实景,农气服务人员下乡入田,调查作物长势,监测农田墒情,为把口粮切实装进中国老百姓的饭碗里提供气象“引擎”。这股驱动力贯穿于每一个农业关键时令,释放在中国的每一个农业产区。

在南方,水稻生产大省湖北曾因早稻部分产区存在生产季节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在年调减双季稻劣势区种植面积万亩、丘陵山区中稻50万亩。

减下来的耕地干什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在滨湖田、低湖田和冷浸田等双季稻劣势区,发展稻田绿色综合种养,新增再生稻约50万亩,实现“一种两收”。湖北气象部门跟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开展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入手,构建起32种农业气象服务指标,提供农用天气预报等6大类24种服务产品,实现对9种作物的定制化服务。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就是要让土地“生金”,以求高质多产。

在东北,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正在推进玉米和水稻的种植结构调整。根据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气象部门重新划分全省积温带,针对主栽品种进行精细化区划,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咨询。

带着“新时代、现代化、趋利避害并举”的鲜明特征,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转型升级版——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是气象部门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局面的当下,如何充分利用有利气象条件保障现代农业生产,气象部门大胆试水,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为农服务的变化,农民最有发言权。

“一下雨,雨水就被收集到地膜下,保墒、保温、增产,解了干旱的愁。”甘肃省正宁县西渠村的种植大户在气候区划指导下,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平均亩产达斤。“这在以前,不敢想象。”

“多亏了气象服务,让咱这里的蔬菜标准高、质量好,很受欧洲客户欢迎。”河南峰辉盛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金钊说,气象部门建立的“数字档案馆”,为蔬菜种植提供了科学参考,近千亩高品质蔬菜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为农服务的质量,数字最有说服力。

——国内外粮食总产量预报准确率分别稳定在98%和95%以上;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的直通式服务和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惠及全国近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气象基础业务能力逐步提升,建成由70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个农业气象观测站、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组成的现代农业气象主干观测站网。

——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组织更加有效,基本形成国、省、市、县四级业务和延伸到乡的五级服务格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创建的10个特色农业气象中心创出新特色。

眼下,中国大地上一场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助乡村平安,让乡亲放心——

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要义,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薄弱地区,面对防灾减灾救灾的需求,气象保障加快脚步。

随着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实现从“救”到“防”的转变。这也是贯彻“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等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的体现。

“雷电灾害要减少,科学防御最是妙,搞好防雷‘七个一’,农村雷灾少踪迹”,这是重庆市气象部门编制的“顺口溜”,展示了农村防雷示范建设的体系架构。作为全国雷电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七个一”的建设成为重庆减轻雷电灾害损失的良策。对比两个时段,变化显而易见——年至年,重庆全市年均雷电灾害死伤人数13.8人,而近5年间,全市年均雷电灾害死伤人数均少于5人。

下好减灾“先手棋”,管好防汛“消息树”,打响防灾“发令枪”,筑牢生命“安全线”。这是江西气象部门面对今年汛期暴雨叠加,给出的有力举措。省、市、县、乡、村五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成为地方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3日至14日,江西遭遇今年入汛以来强降雨。由于气象预警服务打出了提前量,受影响区域及时转移群众53.6万人,基本以农村人口为主。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13日晚,赣州市南康区上蒙村群策群防员提前收到红色预警信息,及时组织转移,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农村防灾减灾,为守护“乡村”这一防灾减灾敏感脆弱的“神经末梢”提供着新保障——

更注重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建成5.7万个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达95.9%;建立精细到乡镇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累计完成全国35.6万条中小河流、59万条山洪沟、6.5万个泥石流点、28万个滑坡隐患点的风险普查和数据整理入库,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工作基本完成,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初步建立。

更注重增强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建成国家、省、市三级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和个县级终端,国、省、市、县四级相互衔接、规范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基本形成;建成7.8万个气象信息站,覆盖93.6%的乡镇等。

更注重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建设。共有个县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或气象为农服务机构,气象信息员达70.8万名,行政村覆盖率99.7%,县、乡、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个县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服务提质增效,看农村添绿——

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气象力量

在遥感影像上,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余千米。所覆盖之处的农村,有了新样貌。如若没有气象遥感监测,很难直观看到年以来,全省植被指数的增幅与增速。

年2月8日至29日,福建省龙岩市发生29起林火,除了长汀县涂坊镇一起由于距离较远、雷达有挡角未监测到外,气象雷达对其余的28起全部做到全程实时监测,预警时间比其他手段提早30分钟至2小时。如果没有雷达实时监测信息,很难想象林地周边村落被“毁容”成何样、村民又将面临怎样的威胁。

在山清水秀的八桂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星级乡村休闲旅游气象服务示范点——桂林恭城红岩村示范点,游客可通过气象部门现代化设备,自助查询全市各星级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信息。如若没有针对性旅游气象服务于乡村旅游建设,也许便没有从容的闲庭信步。

在绿色城镇化建设中,以气象科技为支撑,通过加强评估重大规划和重大工程项目的气候适宜性、风险性以及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气象部门给出吉林延吉、黑龙江亚布力等机场工程最优选址建议,避免了运营中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

在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目标里,中国气象局给出“气象方案”——到年,乡村生态宜居、宜业、宜游气象(气候)指标基本建立,乡村生态气象服务品牌基本形成,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等有序开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走绿色发展道路,对气象部门来说,既是新要求、新挑战,也是新机遇、新发展。

——围绕绿色发展,创新乡村生态气象服务供给。打造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品牌,推进生态宜居乡村气象服务示范建设,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气象保障服务等。

——发挥科技优势,强化乡村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针对农业生态脆弱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等,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强化大气环境治理气象预报服务,制定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着力提升基层精准作业能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气象部门在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中建设,也将充分发挥气象在乡村振兴中的趋利避害作用,为党和国家赢得战略主动,持续贡献气象力量!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70年气象成就系列报道十五为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