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年轻人要重贤轻色孝顺父母尊重领导言
TUhjnbcbe - 2024/8/3 4:27:00
免费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40412/a1oelip.html

第一篇第七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子夏”为其字。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

氏者,事也!古人既有姓,又有氏,氏是姓的分支。很多氏都是源于得姓始祖所从事的职业,如敲钟(编钟)的姓钟,打鼓(应鼓)的姓应,做弓箭的姓张,做厨师的姓雍。

当然,同一个氏(姓)的来源往往不是单一的,是有多样性的。

卜氏的得氏始祖—卜堰是夏朝的一个占卜官,其后人以“卜”为姓。

在夏商时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盛行靠占卜来预测凶吉,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行动方案。比如,出猎,征战,祭祀,婚丧,疾病,消灾等。

占卜一般使用龟甲,牛骨等,先在卜甲或者卜骨上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期间,当事人必须跪拜,祈祷,占卜师还要念咒语,全过程都非常庄重,肃穆!最后从卜甲或者卜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凶还是吉。

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曾担任过莒父(今山东境内)的地方官—莒父宰。

子夏还是天命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始祖。

孔子曾坦言,子夏文学第一(孔子教学分四门:政事,言语,德行,文学),和子游合称为“游夏”。

孔子去世后,孔门大乱,最有资格统领孔门弟子的子夏却落选了,于是,子夏去了魏国,得到了魏文侯的热烈欢迎,并尊其为师。

子夏在西河(今陕西渭南)开班授课。子夏是孔门弟子中比较敢标新立异,以时俱进的思想家,他的发展出了一套偏离儒家正统观点,具有独创性、有异端倾向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子夏培养出了几个有法家思想倾向的优秀学生,如李悝(悝读音为“亏”,改革家,《法经》的作者),商鞅(改革家),西门豹(政治家,水利专家),吴起(改革家,军事家)。子夏开创的学术流派被称为“西河学派”,也叫“子夏”儒。

相传,孔子编著的《诗经》,《春秋》都是由子夏继承并传播。

晚年的子夏因丧子而痛哭失明,曾子曾责备他不爱惜身体!

贤:原意为多贝(钱财),后延伸为有才能,德行,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也用于敬称,如“贤侄”,“贤弟”。

“贤”又延伸为“胜出,多”,如《战国策》:“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在本文,第一个“贤”是重视的意思,第二个“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亲亲(亲近该亲近的人)、尊尊(尊重该尊重的人)、贤贤(看重有贤德之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易:又是象形字,又是假借字,在甲骨文中,易就像一只蜥蜴,后假借为“改变”,“容易”,“轻易”,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

又一说法为:“日”,“月”二字合并成“易”,象征着阴阳的变化,所以“易”有“改变”的意思。如“寒暑易节”,“移风易俗”等。

本文的“易”为“轻视”、“不看重”意思。

色:在这里是男女之色,外貌,长相之意。

事:作为名词时,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这里是动词,“服侍”,“效力”之意。

致:这里是“全身心奉献”之意。

全文理解为:

子夏说:“年轻人娶妻应该重贤轻色,侍奉父母应该尽心竭力,为国君效力,应该全身心付出,与朋友交往,应该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说没上过学,我觉得他很有学问了!”

这一章诠释行为、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在择偶方面,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国外一些不良思想和影响,很多人只看外表,不看内在。

为了迎合这种思想,很多人为了漂亮,敢一掷千金,甚至以伤害身体为代价。对于内在的修养,却一毛不拔。她们表面漂亮,内心空虚,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从而影响家庭,甚至社会的和谐。

也有这么一种人,他外表朴素,学历不高,却很懂事,孝顺父母,尊敬领导长辈,为人通达,有情有义,处理事情很有智慧,这样的人,难道说他没文化吗?我觉得不是!

俗话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再成才”。所谓“成人”就是成就、塑造一个人的高尚“人格”。

在古代塑造一个人人格的老师叫“人师”,传授专业知识的老师叫“经师”。现代社会,教师已经被“职业化”,在这个教育体制下,唯一考核他们教学质量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所以他们只敎专业知识,不塑造人格,“人师”已经基本绝迹。

如今,现在只有家庭、父母能充当“人师”角色,一个人如果对妻子忠心、关爱孩子、孝顺父母、和邻里关系和睦、待人友善、尊重领导、有情有义、诚信忠厚,就算他学历低一点,难道不比那些高学历的“渣男”、“恶男”可爱?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化人”不是贪财好色,背信弃义,阴险狡诈,阳奉阴违,贪生怕死之徒?相反,又有多少貌似没有文化的人,其实他们很有学问。

他们有血性,敢担当,有忠有勇,敢爱敢恨?其实,这些人才是真正有文化的人!

孔子曾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俗话又说:“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一个有文化的“小人”,对社会的破坏是巨大的。

才子、英雄——曹学佺

明末,闽中十大才子之首,藏书家,闽剧之父,民族英雄—曹学佺(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洪塘村人)就任广西右参议(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之前,就听说桂林的皇亲宗室素来骄横,好养猛犬,用来赌博娱乐,家奴们仗势欺人,不但欺压百姓,甚至连官府都不放在眼里。

每当无聊时候,就牵出猛犬任其撕咬路人,以此取乐,百姓和官府敢怒不敢言。

曹学佺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他到任后,暗暗下决心要好好整治一下这些恶棍……

闽剧

一天,那些奴才故伎重演,一位秀才奔跑不及,被恶狗扑倒在地,秀才被任意撕咬,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路边冲出一个屠夫,手起刀落,杀了恶狗,救下了这位可怜的秀才。

皇亲的奴才一看,区区贱民竟然把主子的狗给杀了,那还了得?他们把屠夫捆绑起来,连同死狗一起送到官府,要求官府判他死罪。

曹学佺正好审理此案,曹大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判屠夫无罪,并要求皇亲赔偿秀才医药费,真是大块人心。

皇亲当然觉得脸面不保,但又理亏,于是心生一计:暗中用重金贿赂秀才,并威逼恐吓秀才改口供,说他跟狗是朋友,那天是恶犬和他在玩闹,是屠夫不分是非杀了恶犬,要求屠夫给狗偿命!就这样,秀才出卖了恩人,更改了口供。

福州鼓山

再审时,曹大人听完了秀才改的口供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骂道:“人证,物证俱在,屠夫见义勇为,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要置他于死地,认狗为友,伤天害理,天容你,我不容你!”

说完,命令衙役杖击秀才,这个软骨头终于挨不过,从实招了,案情大白于天下,曹学佺有感于此案,写了一副对联:“仗义每从屠狗辈,无情多是读书人”。

它在警示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德,书读的越多,对社会越有害。

曹学佺不但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还是个非常有民族气节、忠君爱国的英雄。公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他闻讯后投池自杀,为家人所救。

次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为隆武帝。曹学佺进见,被授予太常寺卿,不久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当时诸事草创,朝中大事由他和黄道周(民族英雄,今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参决。

隆武二年,曹学佺力劝隆武帝亲征收复失地,因年迈不能从行,便捐银万两助饷。同年八月,隆武帝亲征失败,清军于当年进入福建。

海盗出身的郑芝龙带着手下人马(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今福建泉州南安市人)降清,隆武帝在逃亡汀州(今福建龙岩市长汀县)途中被俘,绝食而死。

九月十七日,清军攻陷福州,次日,曹学佺香汤沐浴,整顿衣冠,在福州郊外的鼓山涌泉寺自缢殉国。

长汀古城

曹学佺死后,其家被抄,家人被杀,一万多卷藏书被清军抢光。

曹学佺还非常热爱家乡公益事业,曾自筹资金在闽江口梅花、双龟一带建碉堡防海盗,疏浚城内外河道和福州西湖,建造洪山、万安、桐口三座桥梁。

乡人感其德,在洪山桥头立祠塑像作永久纪念(文革时期被毁)。

曹学佺一生爱国、爱民、爱家乡,这样的读书人正是鲁迅所谓的“民族的脊梁!”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轻人要重贤轻色孝顺父母尊重领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