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不“美颜”、无“滤镜”的生态变化,为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吉林查干湖实现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蝶变,还是贵州省海雀村绿化布满漫山遍野,让满目青山变为“聚宝盆”,又或是东莞华阳湖变“臭水沟”为“小网红”,水体更清澈、岸堤更结实,它们无一不是靠着自然,靠着生态实现了华丽转身,变“金山银山”为现实。但是,我们不光要看到他们举措的优越之处,我们还要向他们学习、借鉴,真正创建“两山银行”,将绿水青山“存”起来。
植树造林,生态美好,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生态建设在领导人心中一直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地处闽西山区的长汀县曾是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80年代的长汀县可以用“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来形容。90年代,领导人专程来到长汀,当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神情严肃地嘱咐干部们一定要坚持环境治理。之后长汀建设生态园,领导人专门托人送去元,为生态园捐种了一棵香樟树。经过锲而不舍的环境治理,如今的长汀已经是绿满山、果飘香。截至年底,当地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约34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80%。森林保住了水土,也汇聚了财富。当地百姓发展林下经济,日子越过越红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大美图景,徐徐铺展。目前,中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以年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底色,中国成为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新标杆。
——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