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同是草根出生,刘亚楼为何能快速当上指挥员
TUhjnbcbe - 2024/9/8 10:03:00

闽西,古代专指八闽最西端的州郡——汀州。到了民国时期,闽西的概念就泛指福建最西边的行政专署——龙岩及其所管辖的地理区域。

闽西地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有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过渡阶段的文化遗存见证,早在一万年前,这块充满灵性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生息繁衍。闽西是历史上客家民系形成的舞台,也是福建省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地区。刘亚楼就是闽西土生土长的客家人。

空军司令刘亚楼的故乡

龙岩专署下属的县里,有一个叫武平县的。那就是刘亚楼的故乡。

武平县位于长汀南面、上杭之西、会昌东隅、蕉岭及平远北侧,是闽西客家的核心地区。

关于闽西地区,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西晋太康三年(),本境设苦草镇,隶晋安郡的新罗县,县署驻地今长汀。南朝宋泰始四年(),晋安郡改为晋平郡罗县撤销),苦草镇地属之。梁天监年间至隋代(~),本境属龙溪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开元二十四年()设新罗县,隶汀州。天宝元年()、以城东翠屏山有名胜龙岩洞,改称龙岩县。是时,其辖境地旷人稀,居民不足三千户,依唐制(以户口多寡定州县等级,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为中下县。”从唐朝以后,闽西地区开始了大踏步的汉化进程,但是其独特的客家文化传统却一直留存至今。

在有史记载的征战史上,闽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闽西东临福建厦门、漳州、泉州,西连江西赣州,南接广东梅州、汕头,北靠本省三明,这里既是闽南“金三角”腹地,又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海内外客家人的祖地。

当历史的步伐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闽西大地就成了红色的海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篷勃发展。在鲜艳的红军旗帜召唤下,十多万闽西子弟揭竿而起,跃马横戈,逐鹿沙场。

据考证,仅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里,闽西籍将士就达近三万人。但是,在那漫漫的征途中,共有两万多名闽西子弟倒下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铺就了长征胜利之路。每一里长征之路上,就永远挺立着一位英勇的闽西革命志士。而在仅有的两千多名幸存者中,有一位后来成为共和国上将,他就是刘亚楼。

那些与刘亚楼一样从闽西汀江河畔走出来的热血青年,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中,经过浴血奋战,千锤百炼,最终成了英名永存的一代英雄豪杰。仅于年到年间名列共和国将军谱的,就有六十八位闽西儿女,占了福建籍将军总数的百分之八十还多。他们的名字与闽西连在一起,为这块红土地平添了许多灿烂的光芒,使这块红土地在共和国的版图上闪耀。

年不平凡的日子

春末夏初的闽西总是多雨的。与许多个雨天的夜晚一样,这一天,闽西武平县湘店那个名为大洋泉村的小村落里,一间间错落有序的茅草房与青瓦房相间依偎着,点点滴滴洒落的雨滴声与时缓时急的山风一道,装缀着乡村祥和的夜晚。尽管这一刻古老的中国正处于战乱之中,但在这一方土地上,老百姓的日子却与这雨夜一样,总显得那么淡然平常,显得那么与世隔绝。

这天夜里,当村民们刚进入甜美的梦乡不久,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打破了雨夜的平静。一缕昏暗的油灯光线,从一间既没窗户也没有床,只有一地散乱的稻草的破房子里透出来,大洋泉村的一切都没有改变,还是那般地平静超然。但是,历史却记住了这个日子——年4月8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它与人民共和国的命运有着诸多的牵连。

这天夜里,三十七岁娶亲、四十岁得子的农民刘克芳与体弱多病的农妇曹秀孜怀抱着降临到这个苦难之家的婴儿,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并以一个农民最为朴实不过的期望,为呱呱落地的儿子取名为兴昌,意为兴旺昌盛,即为后来的刘亚楼。

不久,小兴昌又有了乳名,叫马长。然而,小兴昌的到来,只是给家徒四壁的贫苦之家带来短暂的欢喜。没过多久,这个家庭就陷入了悲情弥漫的氛围:孩子还未满月,产妇曹秀孜因本身疾病缠身再加上产后身体虚弱、怀抱着含乳而哭的爱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刘振东:一个预示未来的名字

赤贫的日子是苍白无力的,更是十足无奈的。靠野菜度日的父亲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实在不忍心爱子跟着自己受罪。于是,小兴昌满月后,就被父亲抱到同村铁匠刘德香家。刘德香的媳妇一连生了七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因此,对于小兴昌的到来,自是欢喜异常。

此后,小兴昌就不再叫兴昌,而是改名为振东。这也许是一种巧合。经常外出做工的手艺人刘德香对孩子的期望,比在村里种地不出远门的刘克芳更具一些灵性。振兴东方国度这个有着崇高理想的蕴意,与那个张着嘴四处寻找充饥食物的孩子的未来奇遇,竟有着惊奇的吻合。

小振东到刘家后不久,刘德香媳妇又怀上了孩子,竟是一个他们做梦都想的儿子。

不过,亲生儿子的出世,并没有影响养父、养母对小振东的疼爱。大洋泉村的乡亲们都说,刘德香夫妇对养子的爱,甚至超过了对亲生儿子的爱。这一点,在小振东到了上学年龄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虽然家境贫寒,但在养父母的百倍疼爱中,小振东度过了有着许多美好记忆的童年。时光飞快的流逝,转眼间,小振东已经到了想上学且需要上学的年龄了。

刘亚楼人岁那年,养父刘德香和妻子菜玉蝉经过反复思量后,决定送养子到学堂里去念书。

刘亚楼就读的第一所学校,其实是一个设在菩萨庙里的临时私塾,称之为学校稍有些牵强。那是由一位清末的老秀才办的,以《三字经》等陈旧教材教学为主。

一年后,养父刘德香决定,为了已在小私塾里初显聪明才智的养子刘亚楼的前程,他要给刘亚楼找一所更好的学校。这时候,由邻里乡绅刘忠儒创办的崇德学校出现在刘亚楼面前。

养父当初作出让养子进崇德学院的选择,理由有两个:一是崇德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教学质量,都远胜于村里的私塾;二是崇德学校对穷人家子弟只收书本费和伙食费。后者对于抚养八九个孩子并望子成龙的刘德香这样的贫穷人家来说,是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的。但是,乡亲们都说,刘德香是为了让养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才送刘亚楼到崇德学校的。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省钱,他们完全可以不让刘亚楼上学。他们自己的亲生儿子刘亚东就因为家境贫困而没能够上学。

幸运遇见领路人

刘亚楼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仅是因为养父让他进了崇德学院,还因为当时崇德学校由刘忠儒的次子刘克模任校长。

刘克模在当地是个不折不扣的名人。早在刘亚楼到崇德学校上学的四年前,刘克模就曾漂洋过海到日本求学,并在那里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但在刘克模留学日本不久,当时中华民国代总统袁世凯与侵略军签订了卖国条约——“二十一条”,中华大地掀起一股强烈的声讨热潮。于是,刘克模就受中华革命党的派遣,回到国内活动。但是,革命的道路却是艰难而困苦的,刘克模回国后,发现各种情况都很不尽如人意,到了最后,他甚至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就在这时候,父亲劝告他回乡办学。刘克模无奈之下,就选择回乡教学,作为曲线救国的一种方式。这样,他的行动与自己的革命志向并不相违背。

福建武平县革命史曾这样记载:

刘克模听从了父亲的劝告回乡办学,热中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本着“能文能武,培育英才”的办学宗旨,除开办国语、算术等传统课目外,还开设了体育、美术等课程。同时,学校还规定,富家子弟上学交纳全额学费,而贫穷人家的子弟,只需交纳书本费和伙食费。

毫无疑问,在崇德学校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与校长刘克模的接触,对刘亚楼的未来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因为,刘克模回乡办学的初衷在那时已经得到了体现——崇德学校在武平地区赢得了很高的威望,成了一个破除传统陋习、传播革命思想的据点。崇德学校的这种朝着进步方向的转变,正是为前往求学的刘亚楼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那里,刘亚楼不仅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还参加了准军事训练。数年后,当他参加革命走进红军队伍后,他此时所学的知识立即成为一种优势,使他与那些没有接触过任何军事知识与军事训练的农民革命者相比,有了较大的区别,并很快成了红军队伍中出类拔萃的指挥员。

时隔近一个世纪后,刘亚楼的故乡武平,还流传着当年他在崇德学校求学时的众多传奇故事。如,刘亚楼能够在单杠上手足成环状转五六十个圈,下地还面不改色;他以竹板为弓,小竹为箭,练就百步穿杨之技,猎射空中飞鸟,每每箭无虚发,号称“神箭手”;他熟谙水性,入江捕鱼,总是“手中两条口中一条,从不空回”。

这些传说,有的颇有误传之嫌,如单杠转圈有双手抓杠的,却不可能手足成环的;还有的则是对英雄的仰慕,如射箭、捕鱼等,手中两条口中一条,显然是神化了。但无论如何,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表达了乡亲们对刘亚楼敬意的同时,还充分说明了一点,即少年刘亚楼已经是初露锋芒,在同年龄的少年中崭露头角了。

热血少年初露锋芒

几年后,刘亚楼由崇德学校考人湘店高等小学。两年后,又进入武平县立初级中学(即现武平一中),成了大洋泉村有史以来头一个考上这所学校的人。消息传到大洋村后,乡亲们都纷纷到刘德香家道喜。而刘亚楼的恩师、崇德学校校长刘克模更是欣喜万分,专门送了几块银元,让家境贫寒的刘德香去付刘亚楼的学费。

后来,由于离学校实在太远,又是在刘克模等人的帮助下,刘亚楼又转入与湘店一江之隔的省立第七中学(即现长汀一中)就学。在这里,刘亚楼开始阅读《新青年》等一些革命书籍,并与省立第七中学教员、早期的共产党员张赤男等人有了密切接触。从这开始,革命的思想悄然扎根于他的头脑中。

但是,就在刘亚楼走进省立第七中的时候,著名的北伐战争开始了。那所坐落在河江畔的中学也未能免受战乱的影响,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一天比一天混乱,到后来干魔就无法正常教学了。面对如此的时局,半年后,在得到老师张赤男的同意后,体谅家中贫困的刘亚楼决定辍学回乡务农,以减轻家里的生活压力。

然而,当刘亚楼背着简单的行李,拖着疲惫的步履,带着满腹的惆长回到大洋泉村时,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刻,已经有一个人得到他退学的消息早早地在村口等着他了。

那个人就是崇德学校校长刘克模。

“振东,不要灰心。先到我的学校里当教员吧。”刘克模拍拍已经长成精壮小伙的刘亚楼的肩膀说道。

面对恩师的盛情,他那略显冰意的心中,泛起阵阵暖意,同时,也夹杂着一缕歉意。他知道,刘克模对自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够通过学习出人头地,但如今自己却辍学而归,自觉愧对恩师。

接受了刘克模的邀请后,刘亚楼正式成为崇德学校的教员。那段时间,刘亚楼在崇德学校过得非常充实。期间,他在刘克模的有意引导下,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并与刘克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不久,刘亚楼在当时已经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刘克模的引领下,开始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这时候,历史的脚步进入了对中国历史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年。这一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革命,在江西南昌城的城墙上吹响了号角。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是草根出生,刘亚楼为何能快速当上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