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虽然出现过一系列左倾错误,但瞿秋白的
TUhjnbcbe - 2024/10/4 16:33:00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关于瞿秋白的评价是非常矛盾的,也是非常复杂的。接下来,笔者个人抱着学习交流的心态,去竭力还原瞿秋白,还原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不可否认,因为他的“左”倾错误路线,给党和国家都造成过巨大的损失。但是,瞿秋白被国民党俘虏后,能在高官利诱面前毅然决然地慷慨赴死,体现出了他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瞿双(年1月——年6月),字秋白,又名瞿爽或者瞿霜,江苏省常州人。他是中国近代优秀的知识分子,更曾担任过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杰出的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翻译家。

年1月29日,瞿秋白生于江苏省常州府的青果巷内。瞿家祖上曾是宜兴的名门望族和书香世家,到了其父瞿世玮时已经没落,而且又缺乏治家理财的能力,生活得颇为艰难。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传承了两百多年的满清帝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就这样,清廷能提供的些许萌荫也到头了。受此影响,瞿家的生活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只得依靠典当和举债勉强度日为生。

自然,瞿秋白也失去了继续读书的机会,尽管他向来都聪明好学,向来都成绩优异。在亲友的帮助下,瞿秋白进入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任教,在堂兄瞿纯白的资助下,顺利考入了武昌的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期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许多进步思潮都席卷了全国,广大青年和学生率先响应了这种趋势。年,瞿秋白随自己的堂兄来到北京,因为支付不起学杂费用,他只能放弃北京大学而进入外交部下属的俄文馆,算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主张逐渐成为学界的主流,发展得非常迅速。瞿秋白加入了由李大钊发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利用自己所擅长的英文和俄文优势,成功翻译出了许多的著作,比如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

因为思想进步,瞿秋白被《晨报》和《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之后还被派遣前往苏联的红都莫斯科去采访革命导师列宁。因为熟悉俄语,而且理论水平不低,他在莫斯科期间逐渐声名鹊起,在张太雷的介绍下加入共产党。

瞿秋白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为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共领导人陈独秀担任俄文翻译。在莫斯科的这段经历,使得瞿秋白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理论水平也更加提高。

不过,因为太过于锋芒毕露的性格,他在赢得一些人支持的同时,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反对。共产国际内部,鲍罗廷很赏识瞿秋白,而米夫则很排斥瞿秋白。而这两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今后的革命道路和人生道路,当然这是后话了。

年1月,瞿秋白终于从苏联回国,在陈独秀的支持下为党的三大起草党纲。于是,拥有丰富理论知识和饱满革命热情的瞿秋白,开始迅速在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内部崛起。

得益于孙中山的推动,国共两党合作的非常融洽,在年初成功改组了国民党,还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自愿的形式加入国民党。瞿秋白在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毛泽东、林伯渠、张国焘等人还当选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年初,瞿秋白在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支持下,成功当选中央委员并且进入了政治局,与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和彭述之同属常委。不过,陈独秀采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终于导致了国民党右派的得寸进尺,蒋介石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的失败。

同年7月,共产国际派遣驻中共代表鲍罗廷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临时政治局会议,指定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组成新的常委会。不久,“邀请”陈独秀赶赴莫斯科,去讨论中国革命的出路和问题,相当于免除了他的总书记位子。

大革命失败后,没有自己武装力量的共产党被国民党右派清除出局,甚至还遭到了无情的屠戮。因此,党内弥漫着打倒陈独秀“右”倾的错误,反而使得“左”倾的情绪过度膨胀,严重偏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自身力量。

对此,瞿秋白不仅没有制止,反而连续撰文推波助澜,一直强调武装暴动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笔者从不怀疑南昌起义的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但是,如果当时的“左”倾路线没有那么严重,革命势必会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代价。

年8月7日,瞿秋白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明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也为日后接连不断的“左”倾错误埋下了隐患,史称为“八七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口号,成为我党、我军今后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

“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按照苏联模式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包括两湖暴动、广州起义和上海暴动都相继失败了,包括张太雷在内的一大批骨干纷纷牺牲。到了年6月底,在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中共六大于苏联的莫斯科召开。

瞿秋白不承认自己对于形势的判断有误,坚持认为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武装暴动的步伐不能停止。对此,张国焘等人严厉驳斥了瞿秋白的“左”倾错误,反而被对方指责为“右”倾投降主义,会议一度闹得不可开交,只能暂时中止。

就在此时,向忠发投机取巧,发表了“中间偏左”的路线主张,而且态度还异常的诚恳谦逊,逐渐赢得了争执双方的认同。而且,苏联认为工人阶级出身的他更易于打交道,所以支持向忠发取代瞿秋白当选新的领导人。

在六大结束后,瞿秋白改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继续留在了莫斯科。因为与共产国际的米夫在许多问题上分歧甚大,米夫纵容其亲信弟子王明不断向瞿秋白发难,迫使其被撤职后继续滞留莫斯科。

向忠发虽然当选新的领导人,但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际水平太过欠缺,没有处理全党事务的能力。因此,中共六大以后虽然他作为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但实际掌权的却是李立三。

性格火爆的李立三,推行了比之前更加严重的“左”倾错误,坚持进行“大城市”、“大暴动”的疯狂举措,被人称为“立三路线”。当瞿秋白见到中共中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时,当即冒出了一身冷汗,认为这简直是无异于自杀式的飞蛾扑火。

年7月,瞿秋白和周恩来相继离开莫斯科回国,向中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最新要求,及时喊停了李立三的冒险疯狂之举。会议改选了中央政治局,撤销李立三的政治局常委职务并由瞿秋白接替,又一次成为了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

不过,虽然“立三路线”被废除了,但深层次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思想依然在党内蔓延,中国革命并没有走出困境的迹象。而且,瞿秋白本人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并不和睦,远不是他们所愿意接纳的领导人选。

在共产国际米夫的直接干预下,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过度批判了瞿秋白“调和主义和李立三的“冒险路线”。而且,完全不顾瞿秋白的解释,会议竟然匆匆通过了由米夫和王明共同起草的决议案,再次改选了中央政治局。

果然不出预料,瞿秋白被排除出了政治局,只保留一个中央委员的职务。而王明,竟然越过了中央委员的门槛,直接火箭一般进入了政治局,成为了中央的实际负责人。

从此以后,瞿秋白被迫离开了中共的权力中枢,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最为擅长的文化领域,开始在上海进行左翼工作。期间,他与鲁迅因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又因为文化人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很快成为了挚友。鲁迅这样评价:

瞿秋白的的杂文明白畅晓,一览无余,真有才华,是真可佩服。

不过,瞿秋白以“狄康”为笔名发表了几篇文章后,又一次遭到了王明和博古的批判。甚至,还上纲上线,诋毁他有意破坏中央的权威。

此时,中共真的是内忧外患不断。国家的外患有日本的侵略,党的外患有国民党的“围剿”。而在党内,“左”倾错误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本来已经够“左”的瞿秋白,竟然遭到了比他更“左”的王明、博古的清算。

紧接着,以保护个人安全为由,瞿秋白被强令“离沪赴赣”,调入中央苏区工作。

年2月,瞿秋白奉命到达江西瑞金,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教育部长,专心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苏区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或许,比起党务、军务和政务来,他更适合从事文化工作。

面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博古、李德终于丢掉了来之不易的中央苏区,被迫开始进行长征。因为肺病严重,瞿秋白无法跟随主力红军,只得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作战,牵制国民党的部队。

年初,瞿秋白不幸被捕。闻讯后,远在上海的鲁迅等文化界人士四处奔走,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营救活动。时任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还当面向蒋介石求情,而为了树立自己民主和开明的形象,老蒋表示只要进行“自白”,立即就能得到释放。

很明显,瞿秋白不需要充当叛徒,不需要出卖同志,只要签署“自白书”就能出狱。因此,国民党的许多官员都积极规劝他,甚至于国民党CC系的大佬陈立夫还专程从南京派人过来劝降。对此,文质彬彬的瞿秋白却显得非常决绝:

我青年时期就已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无从改变!

年6月18日,矢志不渝的瞿秋白被蒋介石亲自下令处决。押赴刑场后,他盘膝而坐,面对死亡显得非常淡然,只面带微笑地对刽子手说了一句“此地甚好”,就走完了自己三十六年的人生。

虽然因为冒险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瞿秋白遭到过数次批判。但是,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不移,面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不移,瞿秋白还是得到了公正和客观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那场大运动的开始,瞿秋白遭到了不公正的评价,被辱为“自首的叛徒”。甚至于,他在狱中所写的《多余的话》,也被认为是“叛徒的自白书”。

结束文革后,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公开评价瞿秋白:

讲他是叛徒就讲不过去,非改正不可。

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明确为他平反并且恢复名誉:

《多余的话》文中一没有出卖党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党,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决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

为了纪念瞿秋白,中共中央在他的就义地长汀县建成了“瞿秋白烈士纪念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集中展示了他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文史不假

1
查看完整版本: 虽然出现过一系列左倾错误,但瞿秋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