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11日北京八宝山公墓,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来到追悼会现场送别罗京。
这些人很多都是和罗京素未谋面的普通百姓,他们之中有稚气未脱的学生,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有辗转几千里的农民......
桑兰坐着轮椅,说什么也要来送罗京最后一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眼泪都流干了:倾家荡产我也要把他救活,把他救回来,甚至用我的命换都可以,把他留着......
央视按照最高规格操办了罗京的葬礼,在逝世当天,追授他为播音主持艺术家,台长任治丧委员会主任,两位副台长担任副主任。
在一排排的花圈挽联上,一些党中央和国家重要机关的名字赫然在列......
一位播音员,在死后引起万人送别,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在用自己最高的规格和最大的敬意缅怀他。
到底是什么让罗京享有如此殊荣和爱戴?甚至能让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惜以命相抵,换他活着?
回顾罗京48年的人生你便会明白,他不仅是家庭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是一位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播音员。
17分钟一战封神
年,本应安静无声的《新闻联播》演播室走廊外,值班领导却焦躁急促地催问着:”稿子呢?稿子送来了没有?”
只见一位工作人员,拿着刚从传真机上撕下来的手稿,飞奔进了演播室。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临时新闻,中心主任亲自在一旁递手稿,由于是临时手写传真过来,稿子有的字迹不清,有的只有半个字,甚至还有涂抹圈改的痕迹。
罗京的搭档李瑞英临时校稿,把字补全,标注,一张张已经面目全非的稿子随后被递到罗京手中。
走廊外,各位领导心忧如焚,神经紧绷不敢松懈,有人更是手握麝香保心丸,一切都在暗示着这场播报非同小可。
但罗京临危不乱,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留一滴汗,12页手写传真纸,17分钟临时播报,他一字不差播报完了,几乎和平时一样完美无缺,堪称一战封神。
26年工作,余次播报,罗京创造了零失误的神话,然而这样一位新闻界的传奇人物,成为播音员完全是误打误撞,颇具戏剧性。
年夏天,罗京被朋友“小辫儿”拉去陪考北京广播学院,本是理科班的罗京对播音一窍不通,但朋友再三央求,他只能允诺。
开考前一天,罗京还在问朋友考什么,朋友回答:大概是念篇东西吧!”
考试那天,罗京随手抄起一份报纸进了考场,清秀端正的形象和清脆悦耳的嗓音让考官眼前一亮。
结果和很多故事一样,志在必得的朋友没有考上,无心插柳的罗京却被录取了。
在79届播音班,30个人中罗京的年龄是倒数第二小的,他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有过新闻工作经历的老兵,而罗京却是一片空白的“菜鸟”。
录取时,他以60分的及格分擦线,当时排名倒数,但毕业时,他已经成了名列前茅的专业佼佼者。
年,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以后,罗京同时收到了上海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的聘书。
但他选择了后者,并和同班同学李瑞英同时分配到《新闻联播》播音组工作。
在《新闻联播》播音组,罗京一干就是26年。
26年间大大小小的新闻,罗京播报了余次,突发状况无数,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罗京没有一次失误,他见证了历史,也创造了历史。
而这一切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和刻苦学习,在演播室罗京的座位下面,常年放着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封面鲜红依旧,但内页早已被罗京翻烂。
年,罗京被提拔为播音组副组长,同时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享受央视特殊津贴,并被国家表彰为全国语音文学先进工作者,还当选了十七大代表......
在事业上罗京是成功的,他不仅是央视的定心丸,更是国脸;在家庭上罗京也是成功的,他是好丈夫,更是好父亲,从来没有因为忙于工作就忽略了对家人的爱与关怀。
罗京是个多面手
一天在路上,有人认出了罗京,劈头就问:“罗京,你能不能笑一笑?”
罗京笑了笑,然后解释:“是摄像机、是《新闻联播》不让我笑。”
在大多数人心中,罗京的形象还停留在新闻联播中庄重肃穆的播音员上,因为没见过罗京的笑,因此他们把罗京叫作冷面小生。
其实,在《新闻联播》之外,罗京不仅笑,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多面手。
与演播台前静心稳坐相反,生活中的罗京是个运动健将,尤其喜爱足球,他是“中国明星足球队”的一员猛将,由于球场表现过于亮眼,还曾还获得过“‘红河大力神杯’足球先生”的称号。
除此之外,罗京还是一个资深的京剧票友。受父亲以及样板戏的影响,罗京一直有听戏唱戏的习惯。
《空城计》和《甘露寺》是罗京的拿手好戏,他还曾和京剧名家于魁智同台演出《三家店》,很受后者称赞。
在罗京最后一次亮相的综艺晚会《欢乐中国行》上,他还演唱了《千里之外》,一人分饰二角,并加入京剧唱腔,费玉清听后称赞“他是专业的”,并亲自为他配了一段和声。
罗京还是公益爱好者,不仅踢了很多公益性质的足球比赛,还曾和桑兰一起参加“圆梦”公益活动,亲自去福建建长汀县,为山区孩子们筹集运动培训基金,上体育课,并与当地农民们一起耕作生活......
在罗京身上看不到名人光环,更没有什么耍大牌耍脾气,老百姓不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名人,反而觉得他很亲切很接地气。
在家庭中,罗京怕老婆是出了名的。
妻子刘继红小他五岁,是他广院的师妹,经由老师李钢教授牵线相恋,婚后因为罗京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常常抽烟,两人有了矛盾。
每次都以罗京让步结束,在刘继红的帮助下,罗京竟然成功把烟戒掉了;
某次因为一件小事,性急的刘继红大声质问道“你到底要怎么样”,罗京不想吵架伤感情,就默默回了房间。
半夜他走出房门,看到妻子睡在沙发上,罗京难受不已,于是轻轻走过去,在她耳边说:“你可以和我生气,可不能和自己的身体生气啊。以后再不能睡沙发了,我会心疼的......
自此两人约定“吵架不过夜,女人不许睡沙发 ”,有什么事情坦诚相告,共同解决。
年,刘继红为罗京生下一个儿子,罗京取名罗疏桐,疏桐二字出自唐诗《蝉》:“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罗京希望儿子像梧桐树的枝干挺拔高远,勉励他长大以后成为品格高洁的人。
多么有才全能,近乎完美的男人!多么幸福和谐,让人羡慕的三口之家!这一切在罗京确诊癌症之后便破碎了,剩下了只有无尽的悲痛和惋惜。
天堂需要一位播音员
年6月5日,作为火炬手,罗京高举奥运火炬,满脸笑容地面对着现场的媒体和观众,谁都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体内已经长了淋巴肿瘤。
当他奔跑在火炬传递赛道上时,脸上面带微笑,身体却要忍受刀割般的疼痛。
确诊淋巴癌后,罗医院接受治疗,面对朋友和网友的担心,他安慰说自己不会离开《新闻联播》,但现在需要大约两三个月的时间治疗。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罗京带病坚持做完奥运直播,8月31日,经历重重化疗折磨的罗京,又重新出现在《新闻联播》的演播台上,观众们以为一切都回归往常了,但他们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在荧幕上看见罗京了。
年2月7日,罗京被转送到解放军医院接受治疗,3月发现淋巴肿瘤消失。
所有人都以为治疗非常成功,罗京被救回来了。
谁知6月1日罗京病情突然恶化,4天后便不治身亡,再也没有醒过来。
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刘继红哭得肝肠寸断,觉得整个天都塌了下来。
儿子桐桐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他赶来时父亲已经走了,他趴在父亲还有一丝余温的身体上放声大哭,哭了很久很久......
临终前,家人问罗京想吃什么,他说想吃李老师做的红烧肉。
李钢教授和罗京情同父子,不仅是罗京的恩师,更是罗京夫妻的月老,他知道罗京喜欢吃自己做的红烧肉,所以提前做好放在冰箱里,准备等罗京病好以后送过去。
没想到师生再见却是在罗京的灵堂,家人害怕他年龄太大,心理承受不住,没有把罗京临终的话告诉他,但那几天,他每次做饭都要给罗京专门做一碟,就当他还在。
追悼会那天,正值酷暑,36度的高温下大约有10万人送别罗京,有的人中了暑晕倒在路边;有的人哭着进灵堂,哭着出灵堂,一路上哭声不绝;
一位老太太哭着反复问道:“我们家每天做好饭后,听着他的声音响起来才开饭。你说,他不是我家人,那是什么?”
她仿佛是在问自己,又仿佛是在问路人,更仿佛是在问苍天,问它为什么如此狠心,要早早夺走一位属于人民的播音员;问它为什么如此不公,让早已习惯他声音的同胞再也无法看见他的音容笑貌......
追悼会上,刘继红哭到晕厥过去,儿子罗疏桐紧紧搀扶着她,没有流一滴泪,抱着父亲的遗像,他也没有流一滴泪。
他的眼泪在病床抱着死去的父亲那一刻就已经流干了,那一瞬间他也长大了,他牢记父亲的遗嘱好好照顾母亲,他长大了成熟了,代价是心爱的父亲永远离开了他。
罗京逝世以后,刘继红和儿子很长时间都走不出阴影,娘俩心照不宣,从不提起罗京,因为只要一提就是钻心的疼痛。
整整花了7年时间,刘继红和儿子才走出阴影,刘继红选择了再婚,组建新家庭。
男方是一位富商,两人在一次宴席上相识,儿子和罗京父亲都支持这桩婚事,结婚前,刘继红对着罗京的父母说:“即便我改嫁了,可依然是罗家的儿媳妇。”
儿子罗疏桐继承了罗京的理科天赋,学业优异,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毕业以后前往美国留学深造。
每年罗京的忌日,刘继红都会带着儿子去八宝山给罗京扫墓,每次去刘继红都要和罗京聊聊天,讲讲最近的生活和工作,如同逝者犹在眼前,一切都不曾改变。
新中国成立至今,出了很多优秀的播音员和新闻工作者,但是像罗京一样受到老百姓如此尊敬和喜爱,离逝时十万人送别的,实在罕见。
罗京离世后,有人说“我是听着他的声音长大的”,有人说“我是听着他的声音变老的。”
人们怀着无比的哀痛祭奠他,人们怀着无限的感慨怀念他,为他流泪,为他惋惜,不是因为他是名人,而是因为他是我们!他是人民的好播音员,是人民的好同志。
他的生命虽然停在了48岁的美好年华,但他的声音却在无数人心中生根发芽,永久留下。
当人们翻出资料,再次听到那熟悉却尘封已久的声音时,人们便会永远记得,有一个名叫罗京的播音员曾经来过这人间,为我们留下了最好的声音,有一天,上天需要一个最好的播音员,于是它带走了罗京。
我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像牛一样刻苦工作的罗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他不用再日日悬着一颗不能出错的心;
在那里,酷爱京剧的他可以跟着梅兰芳大师学艺唱戏,好好享受自己没有享受过的别样人生。
(全文完)
:
白鹿原:守活寡的冷秋月勾引禽兽不如的公公,却被骂是吃草的畜生
贾平凹第17部长篇出版,尺度比《废都》还大,网友:只有老贾敢写
暂坐:一段中国老男人和俄罗斯少女跨国恋,背后是人性的丑陋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