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通线示意图。(许文瑾摄)
中国日报福州9月21日电(记者胡美东)有一条秘密交通线,它从当年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上杭、长汀,抵达“红色首都”江西瑞金,这条绵延多公里的秘密交通线持续畅通长达5年之久,被史学界称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从年冬一直到红军长征,这条生生不息的交通线未曾中断过,共护送周恩来、刘少奇、瞿秋白、邓小平、叶剑英等多位领导干部转移到中央苏区,创造了从未有护送的干部被俘或牺牲的奇迹,此外还运送了多担食盐、药品等苏区紧缺的物资以及重要文件、信件和情报资料。毛泽东主席赞誉道:“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日报记者深入闽西,踏访中央红色交通线遗迹,回顾党领导人民创建福建苏区的光辉历程,探寻当年那惊心动魄而又伟大之至的隐秘故事。
伯公凹交通员烈士后人、中央红色交通线传承与发扬人邹广敦在讲述伯公灯的故事。(许文瑾摄)
“当你看到对面山头亮起一盏伯公灯时,你就到了伯公凹,你就知道自己安全到家了。”伯公凹交通员烈士后人、中央红色交通线传承与发扬人邹广敦在伯公凹村口向记者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中央红色交通线由粤入闽第一站伯公凹。(胡美东摄)
永定城郊的伯公凹村地理位置特殊,不仅是由粤入闽第一站,也是白区进入苏区的第一站,更是三千里红色交通线水路进入陆路的第一站,成为能否平安进入中央苏区的关键站点。当时,身为中共大埔地下党负责人的邹作仁,说服家族成员,把自己位于伯公凹的家做成秘密交通站,发展亲属为交通员,形成了独特的家庭式交通站。整个邹氏家族30多人参与了红色交通线的工作,为此他们献出了13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一门七忠烈,血洒交通线,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人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由我们许许多多的客家人奋不顾身地扑向那盏微弱的伯公灯,并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这盏灯添油来照亮中国共产党人、党中央勇毅前行的道路。”邹广敦说,“伯公灯既照亮了客家人南迁的路,也照亮了红色交通线前进的路,更照亮了革命先烈回家的路。”
上杭县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的外面围墙上,一盆鸡公碗种植的午时花花开正艳,格外引人注目。据上杭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胡志贤介绍,当年,挹春堂交通员吴七利把这盆午时花当信号物,花在则代表平安,花无则有险情。
上杭县坑口红色交通站旧址挹春堂外面围墙上的“信号物”午时花。(许文瑾摄)
旧时坑口森林茂密,非常偏僻,永定虎岗经上杭到汀州的传统山道经过此地,年4月至年9月间,党中央在此设立红色交通站。挹春堂主人张亨启、其妻李桂莲及其母吴七利于--期间,承担着传送情报消息任务,经常以亲戚走访为由来往于大洋坝、坑口与三溪村之间秘密交通线上,沿途传递情报信息。
“有一次,吴七利接到命令说有客人要经过交通站,让她提前了解沿途情况,她和儿媳李桂莲兵分两路观察情况,可回到家时的午时花被过路的耕牛拖下来摔坏。吴七利非常伤心、着急,可是又不便发作,怕别人识破它的重要性。”胡志贤讲述道,为了完成任务,吴七利坐在路边等了三天三夜,生怕接头的交通员不清楚情况,直到安全地把客人护送过去。后来,吴七利重新整好鸡公碗和午时花,每天叫家人注意看守,不再让它出错,自己才放心出门传递情报。
来到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长汀县古城镇“永源祥”杂货店,透过店门上一个造型奇特的方形雕花“门洞”可以一窥当年这个交通站的“秘密”。
“永源祥”红色交通站门上造型奇特的方形雕花“门洞”。(许文瑾摄)
地处闽赣边陲要冲的汀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特殊的历史地位造就了汀州成为秘密交通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段,是上海与中央苏区往返的必经之地。“永源祥”红色交通站是红色交通线福建境内最后一站,房屋主人余保荣是前清一名秀才、古城小学校长,儿子余景年同样是科举秀才,古城小学教师,他们思想均比较进步。余景年的女婿是年古城暴动队队长(总指挥)刘宜辉,一名共产党员、革命烈士。
革命时期,余景年白天在古城小学教书,他的妻子罗十二妹就在家以“永源祥”店招经营用品杂货店和餐饮、住宿等生意,余景年则用老师身份当掩护,承担红色交通线的工作。
“店铺的门洞是晚间购物窗口,过去社会动荡,每到晚上,店家不敢开门做生意,顾客想要买东西,钱币由门洞递进去,货物从门洞送出来,门洞一般都是方形的。”古城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华林燕表示,“永源祥”红色交通站门洞独特的结构能够让地下交通员方便辨认,也便于传递情报文书、物品等。余景年对家人夜间开门有严格规定:如果来人先摸门板上的门洞,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再敲门三下,即可开门,否则,决不能随便开门。
“余氏对接待的来人,尽量不让更多人知道,对自己的妻子也是闭口不谈。原来楼上有房间可以住宿,接待的来人的时间都在深夜,且逗留时间不长。”华林燕说道,“永源祥”红色交通站还有一个特点是,整座建筑除前门和后门外,前后厅两边各有一扇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合计六扇门,出入非常方便,遇到特殊情况,方便疏散。据当地老者回忆,当年的地下党员、工农积极分子经常在该宅秘密街头,传递消息,是一个重要的红色地下交通中转站。
位于龙岩市永定区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许文瑾摄)
据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石少菁介绍,这条红色交通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及时有效地沟通了上海党中央与苏区的信息往来,二是护送了大批党的重要干部进入中央苏区,三是为中央苏区输送了大批的紧缺物资。
“这条红色中央交通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现了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之间的互联互通,破解了两者之间信息闭塞的难题,为中央苏区输送了大批有文化、有思想、有觉悟的领导干部,也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尤其是在反围剿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作为沟通上海党中央和中央苏区唯一的交通线,保障了中央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也为我们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
重要贡献。”石少菁向记者介绍道。
红色交通线隐秘穿梭在闽西茫茫大山之中。(胡美东摄)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不懈奋进的精神力量源泉。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更好地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近年来,龙岩市认真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要求,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制定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积极编制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等,有效推动了红色遗产保护和利用。
老区不老,风华正茂。在打造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征程中,龙岩正劈波斩浪勇毅前行。10年来,龙岩地区生产总值连跨0亿元、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8.2%;人均GDP达到11.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2%,高于经济增速。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两名。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