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庭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上周五是六月的第二个周五,当天下午本来是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对外开放的时间。但在重重压力下,这个静安区首个市民自办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个音乐家庭艺术馆却在上月第一次开馆后,被迫对外宣称 内部整修 。众多曾是温可铮这位 中国低音歌王 粉丝的市民不得不抱憾等待它再次 开门 。 连续多日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群众文化大力发展的今天,沪上众多家庭博物馆、民间收藏馆却面临着资金短缺、邻里纠纷、安保缺失、维护困难等多种问题,困境重重。 家中办博物馆纪念夫君 温可铮(1929 2007),世界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和理论家。从艺68年,演出2000多场次,保留曲目多达800余首,是我国目前从艺、从教年限最长的声乐教授之一,演出曲目最多的表演艺术家,被国际声乐界誉为 当代的夏里亚宾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在国内开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也是在国际舞台上开独唱音乐会最多的中国人之一,他在南汇路85弄的家也是 粉丝 们所向往的地方。 年逾八旬的温可铮夫人王逑女士是知名钢琴艺术家,这对艺术伉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相依相伴走过半个世纪。近年来,王逑女士生活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整理和丈夫相关的所有报道,整理他的唱片、录像,在自己仅有五十余平方米的家中开办温可铮家庭艺术馆。 当走进南汇路85弄14号这幢普普通通的小楼,顺着楼梯登上三楼,扑面而来是一股艺术气息。在这间曾接待了无数外国贵宾的房间里,一架钢琴占据主要位置,电视机里播放着温可铮演唱会的录像,玻璃柜里安放着温可铮使用过的手表、笔、乐谱等生活用品,书架里放满了各式唱片,间或点缀着温可铮曾获得的各种奖杯、演出及生活照片,房间正中央还摆放着温可铮的雕像。 温可铮的艺术成就和爱国情怀,不是我一个人的,属于大家。 在王逑的坚持下,今年年初她和养女主动向静安区文管办提交 关于筹建 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 的申请 ,愿在家中展示温可铮的艺术历程。 有邻居认为影响生活 可就在上月18日,刚刚揭牌的 温可铮音乐家庭艺术馆 却遭遇不愉快。当天,有邻居表示不欢迎自家楼上开办 博物馆 ,认为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坚持要求其关门。 我们非常为王逑老师的精神感动,大多数邻居也很支持开办这样一个有品位又有意义的家庭博物馆,但也有邻居认为家庭博物馆开办后,出入人群多了,影响生活、安全。 当地居委会的块长告诉。邻居认为王逑开办家庭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这让王逑很无语: 我免费开放、公益活动,到哪里赚钱?
在原定计划中,王逑将会在每月第二和第四个周五下午的开放时间里,为领到免费参观券的市民讲解音乐知识,为小朋友弹奏钢琴,播放温可铮的唱片。但一时不能解决的矛盾只能让她和静安区的文化部门不得不暂时对外宣称 内部整修 。尽管如此,在开放后的近一个月里,众多得到消息的爱好者还是热情上门寻找王逑, 我想看一看温老师生活过的地方。 王逑欣慰地告诉,这些日子她差不多接待了近20批热心观众。 南汇路85弄所属的石门二路街道为调解这一问题也很努力。一方面他们联系房屋归属的上海音乐学院为邻居的房屋进行各项维修;另一方面也考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 家庭博物馆 搬出去,专门找一幢房子建名人展室。 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说: 家庭博物馆和其他艺术馆不同,它代表着艺术家的生活与气息。 王逑表示只要自己的身体尚可,愿意在家中接待参观者。 这里有温老师生活过的足迹,走进这里,会有和在外面展馆完全不同的温馨感受。 同样的道理,在阮玲玉故居、张爱玲故居外,仍流连着大量 粉丝 。现在,在暂时无法对外开放的情况下,王逑只得和温可铮的学生把活动举办地移到陕西北路等地方,开免费音乐会、音乐讲座等。 样本调查 [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 售卖博物馆衍生品维持运营 华山路868号总统公寓是一个较为高档的小区,4号楼的地下室就是被《lonely pla》大力推介的 杨培明宣传画收藏艺术馆 。去年杨培明拿到民办非企业博物馆的执照,更奠定了他在这些博物馆中的地位。 400平方米的展厅中陈列着杨培明从1995年开始收藏的各种宣传画,有6000多种约11000多幅。其中有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老上海月份牌 ,装饰味十足的《时代漫画》期刊,抗战时期的木刻版画,最主要的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最为盛行的宣传画。杨培明收藏的宣传画和年画属国内外第一。他的展品曾在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福冈亚洲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等展出。 宣传画,不只是作为单纯的艺术品存在,它是解读那个时代历史的特殊视角。 杨培明认为这就是收藏宣传画的特殊意义所在。 在国外著名的旅游站与各类书籍上,杨培明的这个博物馆始终被列在上海必须要去的景点中,《lonelypla》更是把这里列为 上海最好的五个博物馆之一 ,这也是他每天能够接待50 100名参观者的奥秘所在。 展厅所用的地下室,杨培明每月需支付一万余元的租金,加上两名工作人员的开销,所售的门票刚好够维持运营而已。为了维持下去,杨培明开发出明信片、书、目录等一系列衍生品售卖,越来越像一个正规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