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汾口寻根16经门村沐恩堂感恩于心,立
TUhjnbcbe - 2025/2/22 19:31: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孙晶晶/文俞跃/摄

淳安汾口镇经门村的南面就是郑家村,这一支郑氏族人,同样出自于“川南郑家”。

明代弘治元年年,郑仲经从郑家村迁居百洋畈。后来以郑仲经的“经”字取村名,称为“经门村”。

探访沐恩堂是个雨天,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整整一上午。

藏于一片民居之中,并不醒目,如果不是领路的村民提前告知,或许很难猜得到这是一个家厅。

走进里面,面积不算很大,大约平米。砖木结构,格局与一般家厅无异。

细雨打在屋檐上,滴落在天井里,清脆的声音,声声入耳。

这座家厅是谁所建?我们找到了水南村村民郑家义,他手头收藏了《川南郑氏宗谱》,对郑家的历史颇为了解。

郑氏家族,儒学底蕴深厚,以“耕读传家,修身立德”为荣。

郑家历史上出了不少读书人,经门这一支就有一位很有名的读书人,名叫郑朝京。

沐恩堂的建立就与这位读书人有关。

郑朝京,出生于明嘉靖年间,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儒学,用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看,是一位典型的“学霸”。

这位“学霸”后来成功考上了“公务员”,在福建三地(长汀、海澄、崇山)为官。

在任期间,他一直秉承祖训家规“忠贞孝顺,存心制行”,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广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一直到晚年才告老还乡。

相传,这座沐恩堂是父亲郑文卿在郑朝京中举人后修建的。

有才俊中举,对于当时的这个小村落来说,是一件大事。

“沐恩”二字,从字面上看,带有感恩之情。

许敬宗《奉和初春登楼即目应诏》中有句曰“沐恩空改鬓,将何谢夏成”,遥想当年,郑文卿定是怀着感沐皇恩的心情建了这座家厅。

年,郑氏沐恩堂进行了重修。此心安处是吾乡,修缮抹去了岁月的痕迹,留下的是对人世的感恩,代代不忘的是“友于唱随、教训子孙、督耕课读、和睦戚族、恪守成器……”的祖训家规。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淳安县汾口镇联合出品记录一镇一村的文化根脉

“汾口寻根”系列文化报道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1
查看完整版本: 汾口寻根16经门村沐恩堂感恩于心,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