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三色电力点亮的不止一座城
TUhjnbcbe - 2025/5/28 21:42:00

「本文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龙岩供电公司“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古田会议会址前举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郭弘俊摄)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作为闽西革命老区,龙岩是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根植这片热土的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弘扬着老区、苏区精神——“传承红色血脉,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龙岩供电人的内心深处,镌刻着这样一份初心;“把发展装心中,把责任扛肩上”,在龙岩供电人的身体力行中,践行着这样一种使命。

自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电力“双满意”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以来,龙岩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以公开践诺为抓手,将“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作为工作追求和检验标尺,抓住重点难点热点用电问题,提升龙岩地区供电保障能力,提高办电效率和服务水平,以红色电力、绿色电力、金色电力助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

龙岩供电公司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主变吊罩施工作业(詹春艳摄)

红色电力

深耕红土守初心

闽西古田,一个小镇,两座丰碑。92年前的古田会议和7年前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冬日闽西,艳阳高照。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曾几何时,由于历史原因,古田镇过去由当地小水电企业供电,蛛网密布、容量不足、线路老化……薄弱的电网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古田是闽西的红色会客厅,电力保障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农网改造迫在眉睫。

直面严峻的挑战,龙岩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义不容辞承担起这个光荣的任务。挨家挨户登门服务,消除群众认识误区,接连啃下硬骨头,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点亮了古田镇发展的“明灯”。

此后,古田又历经多次电网升级改造并建设智慧保电系统。年1月,全国首个乡镇级智慧能源服务站在上杭县古田镇便民服务中心揭牌。10余年间,古田镇从薄弱电网镇打造成智慧能源小镇,实现智慧保供电。

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胜利召开,龙岩供电公司投入人次奋战保电现场,实现全程供电“零闪动”,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任务,守护了闽西老区的光辉形象。

年,龙岩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电网福建电力铁军(古田之光)共产党员服务队,成为古田会议精神薪火相传的电力“双满意”工程实践载体。

电力先行官,不单纯是一个名称,更是一份责任。多年来,龙岩供电公司主动靠前服务,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切实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十三五”期间,龙岩供电公司新增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15座,4个县(市、区)实现了有2座及以上千伏变电站供电,龙岩地区“一个核心、区内多环”的网架结构更加完善。

绿色电力

“火焰山”上披绿装

长汀县处于我国红壤区,土质疏松,含沙量大,是水土流失重灾区。阳光直射下,水土流失区地表温度可达70多摄氏度,这里的山一度被称“火焰山”。

“过去这里连生态都没有,谁能想到现在能靠生态赚钱?”放在10年前,“断臂铁人”兰林金连想都不敢想,他能从绿水青山中尝到甜头,自家承包的三洲戴坊村红旗岭上的油茶绿葱葱、茶籽果累累,极目所致皆是盎然生机。

早年间,从部队退伍的兰林金因一场意外,双臂高位截肢、左眼失明,变成一级伤残者。“别人能通过治理荒山致富,我也可以!”不屈服于命运的兰林金承包了红旗岭亩赤岭荒山,种起了油茶。

然而,因为水源不足,刚种下去的8万棵油茶树苗几乎都枯死了。兰林金在山林安装了多个喷淋头,但从家里接上山的电线根本无法带动抽水机。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龙岩供电公司迅速为他承包的山场免费安装了一台千伏安的变压器,将“及时雨”送到他的心坎里。

有了电力人的一路护航,这片油茶林得到清泉的滋润,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年,兰林金不断扩种杨梅、黄梨、脐橙等果树,还养鸡、养鸭,红旗岭上越来越热闹,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

如今,一有空闲,兰林金就喜欢爬上山头转一转、瞅一瞅。在他眼中,这些油茶树就是要倾力呵护的孩子,这片山场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转着转着、瞅着瞅着,兰林金那朴实的脸上悄然挂满了笑容。

在兰林金的笑容里,映衬出龙岩供电公司服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奋斗轨迹。

柴米油盐酱醋茶,摆在首位的就是一个“柴”字。群众烧柴问题不解决,水土流失治理永远是句空话。

“电通了,村民自然就不会上山砍柴烧饭了。”龙岩供电公司主动融入、整体对接,加快电网建设、深入推进“户户通电”,积极保障“以电代燃”工程落地,从源头上解决农民烧柴对植被破坏的问题。与此同时,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服务长汀产业政策,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减少农民因农事生产及其他因素对大自然的破坏。

如今,绿意在一座又一座“火焰山”上铺展开来。闽西广袤大地完成了由“赤”转“绿”,由“绿”变“富”的生态变迁。

金色电力

两岸融合书华章

在漳平市永福镇银线穿越处俯瞰,一片片茶园犹如印在大山上的绿色指纹。年5月,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正式创立,成为台商的投资热土。在永福,茶是台农扎根大陆的物资基础,也是台农心系祖国的精神寄托。台商茶农李志鸿,就是在一次寻根之旅后,带着对故乡永福的无限眷恋,于年回到这个让父辈魂牵梦萦的地方,开辟茶园、种植高山茶。

“高山茶制作采用工厂化、专业化、高科技化精细加工,这些都是建立在电能充足、可靠的基础上。”李志鸿说,尤其是在制茶季节,一批茶叶加工周期为36个小时,一个季度要不间断加工20多天,必须一气呵成,一旦停电或电压不稳就全完了。

永福镇地处大山深处,上世纪90年代末供电基础薄弱,随着制茶设备的大量投入和集中运转,用电需求剧增,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够,影响了茶叶加工,茶农怨言不少。

为彻底改变用电困局,龙岩供电公司优先安排资金对园区进行不断增容改造,为广大台商提供保姆式用电跟踪服务。

创业园区台品茶园总经理孙逸裕感触最深。年就来到永福创业的他,在这里已经扎根24个年头了,见证了电力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我们这里,每一家台资企业都有一名供电所员工挂钩,24小时提供服务。只要用电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第一时间找他们解决。”

岁月如梭,斗转星移。李志鸿已开发高山乌龙茶绿色生态基地亩,建有海峡两岸规模最大、且符合食品卫生的高山乌龙茶现代茶厂。

迄今为止,园区入驻台资企业76家,其中高山茶企业48家,年产茶叶多吨,产值7.2亿元,常住台农多人,是台商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区域、大陆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精耕细作着茶产业,也在认真经营着他们与祖国的亲情。

茶香飘两岸,吾心安处是故乡。李志鸿说,正是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和电力企业的不断完善,才让数百名台农在大陆发展有了充足底气。

海峡两岸同根同心,两岸同胞亲望亲好。龙岩供电公司在永福找寻到助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答案。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黄长秋)

编辑/李旭晨

责编/杨玉

校对/王雪儿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色电力点亮的不止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