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南昌起义后,重兵压境,屡屡受挫,九死一生
TUhjnbcbe - 2025/6/28 18:53:00
王家怀出诊的医院 http://www.xxzywj.com/m/

南昌起义胜利后,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决定,开始撤离南昌。

起义南下的3大理由

当时,中共中央考虑到长江流域及北方系反革命势力混战之地,不利于革命势力立足和发展;相比之下,广东却地理条件优越,工农运动基础好,经济丰裕,交通方便,因此决定起义军南下广东,建立新的根据地;并占领海口,取得国际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起义军南征,正值南方酷暑盛夏,闷热难当。这时,敌人已通电各县,起义军沿途得不到群众帮助,加之南下行动仓促,宣传教育工作未跟上,士兵对起义的意义认识不足,一时军心动摇,逃兵甚多。从南昌出发不久,蔡廷锴第十师便离开了革命队伍。接着,第二十军参谋长陈浴新及二十军五团约人叛逃。但起义军到达临川时,陈毅及其他数百人日夜兼程赶上了起义部队;肖志戎、李井泉率领部分农军和学生参加了起义部队。

起义军的南征之举,使广东的国民党军阀极为惊恐。8月8日,敌人在韶关成立了以“讨共”为目的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敌钱大钧率4个师、黄绍竑率2个师,从粤北分两路入赣南堵截。起义部队进至瑞金地域后,即与敌军展开激战。8月25日,起义部队击溃了敌人,乘胜占领瑞金。8月30日,前委部署了会昌战役,激战数日,奸敌4个团。连战皆捷,大大鼓舞了全军的士气。会昌战斗后,起义部队退回瑞金。

贺龙、郭沫若等火线入党

在瑞金,前委总结了近一个月行军作战的经验教训,研究并决定了新的行军计划,确定改道长汀、上杭、入东江、取梅县,再取潮汕。在瑞金,前委还批准了贺龙、郭沫若等同志入党。

2万敌军重重围剿

9月18日,起义军经一路苦战,取道福建到达广东的大埔县。南下广东,是早已确定的进军目标。到了广东,起义军上下都认为是到了家。然而起义军到广东后所面对的并非事先想像中的那么美好,等待起义军的却是一场空前残酷的鏖战。曾经被起义军打败的钱大钧部、黄绍竑部均得到喘息、补充,广东军阀李济深已从容地在东江地区集结重兵。当起义军刚进入福建长汀时,李济深即判断起义军将经过长汀、上杭进入广东,便调整其第八路军的作战部署,由赣南及粤赣边界转兵东江地区。这样,李济深集结在东江一带的兵力计7个师,共2万人以上。

三河坝分兵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9月19日,起义军抢占了地处梅江、汀江、韩江的汇合点、东江地区的交通枢纽--三河坝。这时,起义军第二十五师的人还在上杭开往广东的途中,进人广东的有余人,其中作战部队只有余人。为此,前委在三河坝决定分兵:由朱德率领第九军和第十一军的二十五师余人留守三河坝,叶、贺主力余人直趋潮、汕。

重重失利

9月28日,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和第二十军的第一、二师约人,在汤坑与敌余人激战三昼夜,歼敌,起义军亦伤亡多人,弹药告绝,第二十四师下级干部伤亡殆尽。9月30日,起义军向揭阳退却。驻守潮、汕的第二十军第三师,在强敌进攻下,亦于当日失守潮、汕,10月1日晚退守海陆丰。10月2日至3日,留守三河坝的第九军和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在朱德、周士第率领下,与敌钱大钧三个师激战两昼夜,因粮尽弹绝,于10月4日撤出三河坝。

分路转移

在形势急趋险恶的情况下,中央代表张太雷于9月30日到达汕头。他向前委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祌和中央关于抛弃国民党旗帜、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提出起义部队应撤出潮、汕,转移海陆丰。

分批撤退

10月3曰,起义部队主力从汤坑撤退到普宁的流沙镇。前委在流沙召开了有前委、革命委员会成员和其他军政负责干部会议。会议决定武装人员突围去海陆丰,非武装人员由当地农会护送,分批从海上撤退。当部队行进到乌石地区时,遭到敌人伏击,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余人)突围转移到海陆丰。

踏上未知的新征程

起义军主力失散后,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人在汕头地下党的护送下,转赴香港。贺龙、李立三、周逸群、郭沫若等领导人也转移到香港、上海,踏上新的征途。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昌起义后,重兵压境,屡屡受挫,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