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大同镇师福村思福小区的三个“扶贫车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几十名工人正在加紧赶制一批新产品而忙碌着。为了让思福小区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脱贫工作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大同镇不断提升*建引领水平,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建元素与扶贫开发有机融合,创新打造建设“就业扶贫一条街”。
一
强化*建引领,把好脱贫攻坚“方向盘”。
大同镇*委致力于*建促脱贫,突出*建引领,让贫困户在生产发展上实现稳定脱贫,积极构建*建扶贫“双推进”的“*建+”模式,在贫困户集中安置区思福小区建设3个“扶贫车间”,形成了集服装、伞业、电子等企业为一体的“就业扶贫一条街”,满足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小区所在的师福村*支部更是主动担起责任,按照“*建引领、组织带动、*员示范、普惠群众。”的思路开展就业帮扶,日以继夜开展工作,在协调沟通、招商引资、工人招聘、服务运行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自去年以来,先后引进了3家企业,组建了思福服装加工车间、永丰伞架组装加工车间、明鑫电子车间,就近优先招收贫困户,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二
多元主体带动,聚力脱贫攻坚“拔穷根”。
“扶贫车间”由村*支部、企业、贫困户三类主体共同参与运营,涉及服装加工、伞架加工、电子原件生产等行业,丰富了“就业扶贫一条街”产业结构,让贫困户能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就业岗位。同时,师福村*支部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破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鼓励*员能人发挥优势,带头进车间就业,及时向贫困户传授经验,让贫困户尽快掌握生产技术,提高就业技能,有效增强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
三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脱贫攻坚“新动力”。
“扶贫车间”投入运营以来,采取人性化方式支付贫困户工资,以计件方式实行工资月结制度,解决贫困户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激励性扶贫产业项目,由镇*委、*府组织镇扶贫办、企业站、经营主体、业主委员会,从贫困户出勤、产量、质量、技术掌握,经营主体技术传授、报酬待遇、员工流动等方面进行综合量化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进行适当奖励,树立多劳多得的思想,有效激发了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就业扶贫一条街”创建以来,共吸纳就业人员31人,其中贫困户23人,每人月收入不低于元,每年增收超过2万元,让贫困户和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来源:活力大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