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建明、新峰两村地处边远山区,海拔较高,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质灾害严重,群众生活困难。建明村为县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56人,新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40人。
为了“拔穷根、挪穷窝”,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同镇于年启动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工作,把建明、新峰两村作为乡村振兴搬迁撤并类型来打造,结合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在七里村选址新建同祥小区作为两个村整村搬迁安置点,工程于年底竣工,年全部搬迁入住,引领两村迈出易地扶贫搬迁转向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大同镇*委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条主线,树立*建引领“五面红旗”,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01
树起“产业帮扶红旗”,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由新峰村*支部牵头,引导帮扶新峰村村民投入余万元在小区内建设扶贫车间,占地多平方米,有效吸纳2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居家就业。建明村流转全村耕地亩,统一对外出租经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02
树起“近邻*建红旗”,强化基层治理统领。
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选出21名热心*员群众担任楼栋长,建立“支部+楼栋长+*员”的小区管理服务模式,让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
03
树起“服务群众红旗”,提高便民服务质量。
将21号楼第一层的房屋规划建设为两个村的*群服务中心,内设便民服务大厅、*员之家、图书阅览室等场所,提高服务群众效率。
04
树起“文明和谐红旗”,引导村民向居民转变。
围绕“融合、融入、融洽”,在建明、新峰两村干部群众中树立“一个小区就是一个整体”的集体意识,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
05
树起“协同发展红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结合“空心房”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新峰、建明老村旧房拆除工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旧村复垦项目,并将复垦创收资金投入镇宣传文化实践基地项目,每年获取稳定收入,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来源:活力大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