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红色血脉永远奔流寻迹红色邮政传承
TUhjnbcbe - 2021/8/26 18:53:00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s://m-mip.39.net/nk/mipso_7707363.html
中央红色交通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由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和福建永定、长汀等地到中央苏区红都瑞金,由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领导。它不仅传送*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资和经费,而且完成了*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一批*中央领导和*、*、*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为支持中央苏区的创建,沿线各地*组织和群众承担了红色交通线各中转站的任务。各中转站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一大批*内高级干部以及一大批无线电设备、技术人员和著名文艺工作者,运送了大量苏区人民急需的食盐、布匹及其他紧缺物资。

闽西粤北,汀江、梅江汇流成韩江,在莽莽群山中奔腾。

众水皆东,唯汀向南。在奔流至汕头的江流上,在沿江两岸的山岭间,20世纪30年代曾有一条为*和人民*队服务的秘密交通线。

毛泽东说,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连接上海中共中央和革命根据地的中央红色交通线,是我们*传递情报、运输物资、护送人员的大动脉。

在这条交通线上曾经有哪些英雄壮举和流血牺牲?为什么交通线上有红色邮*诞生时的基因?邮*的红色基因百年来如何赓续不断、发扬光大?5月25~29日,本报“寻迹红色邮*传承红色基因”采访组走进闽粤两省三地进行探寻。

牺牲

为什么红旗美如画

中央红色交通线上,交通员与敌人斗智斗勇,书写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采访组一行重温那段流血牺牲的历史,触摸历史的心跳。

讲述人:“邹家七烈士”的后人邹广敦

“交通员的宿命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成功就是隐姓埋名,失败就是牺牲……”在伯公凹交通站的旧址,5月25日,“邹家七烈士”的后人邹广敦无数次说起这样一句话,为采访组讲述邹家英烈用生命保卫伯公凹红色交通站的故事,说到动情处,他几度哽咽。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桃坑村的伯公凹红色交通站,是由粤入闽第一站。在这里,“邹家七烈士血洒交通线”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邹端仁、邹作仁、邹春仁、邹佛仁、邹昌仁、邹启龙、邹晋发七位先烈为了革命,在这里建立起家庭式红色交通站,通过伯公凹,交通员们为*传递了大量情报,周恩来、叶剑英等40多位领导人都曾留宿伯公凹交通站。然而在白色恐怖的围剿下,邹家七位英雄先后不幸惨遭杀害。

讲述人:“四大交通员”之一熊志华的后人熊泳明

熊志华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四大交通员”之一。“头可断,血可流,*的机密不能丢!”“人在,文件在,要与文件共存亡!”这是熊志华立下的誓言。

闽西交通大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唯一的内地大站,由*中央直接建立。在龙岩市永定区金砂乡永昌楼的闽西交通大站旧址,我们见到了熊志华的侄孙熊泳明,回忆起先辈的英雄事迹,他仍充满骄傲与感动,当得知采访组一行来自中国邮*,他还特别说道:“我的先辈跟中国邮*很有缘分,他在交通战线上奉献了二十多年,如今,邮*作为‘交通’工作的延伸担负起了当年交通员的职责。”

讲述人:多宝坑小站交通员邹日祥的后人邹国平、邹和平

碧水蜿蜒,汀江奔流。青山绿水间,是广东省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缵诒堂,这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多宝坑小站旧址、交通员邹日祥的故居。

年8月,为掩护交通员杨现邻安全转移,邹日祥的母亲江强英在家中开门引敌,饮弹壮烈牺牲。邹日祥自己也曾先后三次被捕,家里遭洗劫一空,但他死守*的交通机密。出狱后,仍义无反顾战斗在交通战线上,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坚贞不屈的红色交通员。

闻知记者要来采访,早已定居广东惠州的邹日祥之孙邹国平、邹和平特意赶回缵诒堂。提起爷爷邹日祥,他们说:“爷爷给我们的印象是沉默寡言的,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对他共产*员的身份提出质疑,那个时候,我们才知道他隐姓埋名为*工作的事情。”新中国成立后,邹日祥在家务农,他留给子孙的,是那一身正气、对*忠诚干净的高贵品质。“我在爷爷的支持下参*入伍,这么多年接受*的教育,看到家乡的变化、祖国的强大,我觉得我的爷爷和太祖母的付出是值得的。”邹国平激动地说。

讲述人:“交通站秘密仓库中站”交通员李亚应后人

广东省大埔县青溪镇棣萼楼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秘密仓库”,卢伟良、刘龙发、孙世阶、李亚应(女)、江阿征(女)、李国良、刘其春等人以棣萼楼为依托,将大量枪支弹药、电台、药物等*用物资安全输送至中央革命根据地。

如今,李亚应的孙媳妇范细英依然居住在棣萼楼,范细英的外甥女——广东省深圳市邮*分公司员工邹玉秀等四姐弟专门赶回棣萼楼接受采访。为了继承前辈的革命精神,四姐弟着手研究长辈革命斗争史,向记者摊开一沓沓研究手稿。说起交通站与邮*机要通信的关系,邹玉秀说:“我觉得是一脉相承,都是为*工作,都是在传递保密信息。”

讲述人: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影视制片人刘佳笳

传播中央红色交通线事迹的,不仅有革命前辈的后人,还有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久前,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绝密使命》在央视热播,引发热烈反响。广东汕头市邮*总局大楼,是一栋竣工于年的西式建筑,一层是展览和邮*营业点,记录了邮*的前世今生;在二层,三个房间近日改装成民国时代警察局的样式,一部以中央红色交通线为题材的电影《暴风》将在这里取景。

刘佳笳介绍说:“《暴风》以汕头秘密交通站的真实历史为故事背景,讲述汕头隐秘战线*组织与敌人斗智斗勇,用鲜血和生命换取胜利的红色谍战故事。拍摄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牢记这段历史,永远缅怀先辈的崇高理想和流血牺牲。”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先辈在交通线上的丰功伟绩正通过*史研究、后人回忆、文艺创作呈现在今人面前,将激励新时代的人们永续奋斗!

萌生

红色的种子开了花

如何理解红色邮*的起源,红色交通线与红色邮*萌生壮大有什么关系?采访组一行一路探究,从一个个纪念馆、一件件文物、一段段讲述中整理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根据地,相继建立了赤色邮局,赤色邮*与*内秘密交通相辅相成,不仅担负起*内通信任务,还开始面向人民群众开办邮*业务,标志着我*领导的“人民邮*”的发端。*的交通线上特别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有人民邮*最宝贵的基因。

讲述人:中共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委*校讲师苏艳红

在福建省龙岩市金砂中央交通线纪念馆,采访组遇到准备为我们讲解这段光辉历史的苏艳红。这位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很有研究心得的*史研究人员对记者说:中央红色交通线建立前,从中央到革命根据地的机要通信非常不便。由于通信不畅,远在上海的*中央对在赣南、闽西苏区活动的红四*的情况难以全面把握,导致有时会造成对革命形势的误判。比较著名的就是“二月来信”。年2月7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写了一封给毛泽东、朱德并转湘赣边特委的指示信,即“中央二月来信”。信上不仅要求红四*取消集团行动,改编为数十人、数百人的小队伍,分散到农村去,而且要求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四*,前往上海*中央。这封信从上海发出,历经辗转,4月3日才送到身在赣南的毛泽东、朱德手中。此时赣南、闽西苏区的革命形势与中央发信时已发生完全变化。从“二月来信”近两个月才送达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机要通信必须快、必须安全。要沟通*中央和各根据地的联系,就必须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红色的桥梁,也就是我们的红色交通线。中央红色交通线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中央和中央苏区信件传递的时间,发挥了传递情报信息的积极作用。

讲述人: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史室副主任甘海洋

采访组在广东梅州大埔县寻访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遗迹以及今日的发展,有一位重要的“参谋”全程陪同,他就是大埔县*史室副主任甘海洋。他一路陪同采访组走进大麻、茶阳、青溪等红色交通线重要节点,一路讲述他的研究心得:“在苏区时期,*的领导机关非常重视邮*工作,有别于其他苏维埃*权斗争方式,想方设法确保红区与白区的邮路通畅,在中央苏区人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信件往来、革命经费都是通过邮*网络运输、传递的。因为邮路的安全有了保障,才能有力地保证苏区经济建设。概括地说,*的邮*事业从建立伊始,就一直发挥为*、为*权、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红色苏维埃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讲述人:“邹家七烈士”的后人王祖胜

红色基因在邮*的传承并不只是历史研究的成果,这个传承就在我们身边。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一座民宅中,采访组见到了原永定县邮电局局长王祖胜。当年,“邹家七烈士”之一邹端仁的长女在目睹父亲被杀、焚尸的惨状后,精神受到极大打击,无依无靠的她被卖做童养媳。但她始终没有被悲惨的命运打垮,始终坚信要为*工作。因此,当儿子王祖胜学成毕业后,她坚定地支持儿子选择邮*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王祖胜入职永定县邮电局后从基层员工干起,经过多年奋斗最终走上领导岗位。上任伊始,王祖胜便把加强乡村邮路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让邮*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革命老区的每个村落,保证了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邮件及时准确送达。20世纪80年代中叶,王祖胜的儿子高考成绩列全县前茅,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邮电大学。当时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他本可以上更好的学校却选择了邮电院校。对于这样的选择,父子俩心照不宣,因为儿子懂父亲的心,更因为他身上始终流淌着烈士的血,如今,他正在新时代的邮*战线上奋斗着……

讲述人:广东省汕头市邮*分公司副总经理宁凌峰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陈列馆是一座有时代印迹的老房子,当年交通员传递文件情报用过的自行车、手电筒、香烟盒等向采访组还原了隐秘战线上交通员的工作状态。宁凌峰向记者介绍说:“这个交通站距离邮*大楼只有米,有老职工介绍,当时邮电大楼内的电报员中有秘密战线上的同志。由于当时国民*发报也是通过邮*,这位电报员非常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色血脉永远奔流寻迹红色邮政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