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专题报道长汀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TUhjnbcbe - 2021/9/3 18:58:00
白癜风脱色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7/5962329.html


  长汀,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长征出发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事、文化中心,也是福建省委、省苏维埃*府和省*区所在地,是福建革命运动的*治、*事、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故乡、‘红色小上海’和红旗不倒的地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长汀战斗、生活过,开展伟大的革命实践。朱德称长汀“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长汀人民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多名先辈在长汀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在册的长汀籍烈士多达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汀的伟大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红色经典“十一个第一”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领导中国工农红*在长汀无论*治、*事,还是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开创了数以百计的第一,这里着重介绍彪炳史册的红色经典“十一个第一”。


  一、红*入闽打响第一仗: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从井冈山下来,首次入闽,在距离长汀县城南5公里的长岭寨一举歼灭国民*福建省防*第二混成旅郭凤鸣旅2千余人,取得了红*入闽的首战大捷。


  二、第一次提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辛耕别墅”主持召开红四*前委扩大会,提出在闽西、赣南20余个县发动群众,实行公开武装割据,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随即,毛泽东代表红四*前委写信给*中央,强调“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随后两年多形势的发展,闽西、赣南革命根据地也相应巩固,并连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三、第一个县级红色*权建立:红四*首次入闽取得长岭寨大捷后,年3月底,为迅速建立革命*权,指导地方*组织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这是红*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权。


  四、第一次统一红**装:红四*首次入闽后,在汀州通过筹款、罚款、打土豪、没收财物等方式筹得*饷5万余银元,赶制套灰色*装,统一了*装,*队面貌焕然一新。


  五、第一次发放*饷:在第一次统一红**装的同时,红四*还给每位指战员发放4元零用钱,剩余3万银元巨款汇给了上海*中央作活动经费。


  六、医院:医院原是医院,大革命时期由傅连暲任院长,医治过包括陈赓大将在内的八一起义部队官兵。红*入闽后,医院成为医院,毛泽东于年9月至年1月在此养病,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


  七、第一所红*印刷所:毛铭新印刷所由早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毛焕章和*的地下工作者毛钟鸣创办。早在年就印刷了《五卅的流血》、《汀州学生联合会对五卅惨案一周年纪念宣言》。在红*首次入闽至红*长征前夕,毛铭新印刷所为***机关印刷了大量的宣传品、文件、报刊等,被毛泽东誉为“红*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承印了红*第一张铅印*报《浪花》(创刊号)和少共中央《青年实话》,为一苏大印刷了选民登记表和马、列头像。毛铭新印刷所还是长汀地下*组织的秘密联系点和中共长汀县委早期的机关所在地,是国家*治保卫局白区工作部的所在地和联络点。


  八、第一次设立红**团建制:年6月13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了红四*前委扩大会议(史称“汀州会议”),将红四*、红三*、红十二*整编为红*第一路*(不久改为红一*团),毛泽东任*团*治委员,朱德任*团长。6月19日,在长汀南寨广场召开成立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工农红*第一路*成立。毛泽东、朱德先后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并给*团及下辖三个*授旗。6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团从汀州出发,拉开了向江西、湖南进*的序幕。


  九、第一个市级苏维埃*府:根据年11月7日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府划分行*区域暂行条例》,在长汀新设立了中共汀州市委、市苏维埃*府,内设内务部、财*部、国民经济部、裁判部、妇女部、文化部、*治保卫局、红色民警局、对外贸易局、粮食调剂局、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


  十、第一批公营企业成立:汀州市苏维埃*府成立后创办了一批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成分的公营工业和公营商业,形成了中央苏区的骨干企业,如:中华织布厂、红*被服厂、红*斗笠厂、红*印刷厂、弹棉厂、兵工厂、熬盐厂、樟脑厂、炼铁厂、造船厂等国家工厂,中华商业公司、中华贸兴公司、中华纸业公司和粮食调剂局等公营商业;还有中华苏维埃福建省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列宁书局、医院、红色邮*局、红*印刷所等几十家中央、省、市办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汀州的公营工业和手工业占了整个苏区工业的半壁江山,它为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保证供给*需民用物资,支援革命战争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一、红*长征第一村:年9月,中央苏区著名的松毛岭阻击战在长汀中复村打响,红九*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为保卫苏区,掩护红*主力转移,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年9月30日,红九*团走下火线,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在中复村观寿公祠前召开誓师大会,告别父老乡亲,率先实施战略大转移,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复村被称为红*长征第一村。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祥地


  长汀,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祥地,《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光辉著作在这里诞生。


  年3月13日至年12月间,毛泽东先后七次来到长汀开展社会调查和革命活动,三次深入长汀城区、南山等地,与农户和基层工会、商会工作人员等同吃同住同劳动,促膝谈心,关心工人弟兄的安危冷暖,听取意见。通过调查,毛泽东结合江西长岗乡、福建才溪乡调查的情况,在长汀医院休养所治病期间起草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提出了要关心群众生活问题,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方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红*家属犁田耕地收割等生产问题,为群众谋利益,从而赢得群众的拥护;要注意工作方法问题,抛弃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学会做生意,发展经济,帮助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毛泽东批评“汀州市*府只管扩大红*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汀州市群众的问题是没有柴烧,资本家把盐藏起来没有盐买,有些群众没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价又贵。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十分盼望我们帮助他们去解决。但是汀州市*府一点也不讨论。”“反对汀州市那样的官僚主义的领导者!”


  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生动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他还进一步指出,“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变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紧紧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毛泽东同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苏区引起强烈反响。长汀苏区的干部采取“夜访贫农解忧难,组织耕田服务队;表彰红*好家属,发放红属优待证;打击奸商稳物价,发展生产活流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年9月23日,松毛岭的保卫战打响,长汀县南山钟屋村(中复村)卸下所有门板作担架,除了留下老人看守孩子外,所有的人都参加担架队,抢救伤员或参战,出现了“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的感人场面。正是由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红*长征后,在册的长汀籍烈士多达人,居福建之首。

瞿秋白坚持真理英勇就义


  年6月18日,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在国民**警押送下,缓缓步出长汀县城中山公园,他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高唱“国际歌”。半小时后,西郊罗汉岭下,响起了枪声……


  年2月11日,瞿秋白、何叔衡等一行,由一个排的红*护送,离开了中央分局驻地——江西省于都县*龙乡井塘村。经瑞金武阳,往福建方向转移。2月24日拂晓,队伍到达长汀县濯田小迳村附近。此时春寒料峭,大家浑身打冷颤,饥肠辘辘,坐下休息,烧火做饭,烘烤湿透了的衣服,准备吃过午饭再走。但是,这一迟缓,酿成了严重的后果。


  红*长征后,在“红旗越过汀江”的濯田水口一带,驻扎着白*保安十四团的一个营。这天早晨,营长李玉得到地主武装“义勇队”的报告:小迳村附近发现小股红*。李玉立即率队对小迳村实行围攻。激战一个时辰,白*的包围圈越来越小,何叔衡眼见无法突围,年届60的他在敌人搜捕的危急关头,舍身跃下山崖,壮烈殉难。瞿秋白和项英的夫人张亮及另一位红*女战士周月林被敌人抓捕。下午4点,三人被押到水口,审讯中三人用事先商量好的假身份蒙骗敌人,瞿秋白供名林琪祥,是商人和医生。在关押期间,瞿秋白在狱中偷偷写信托人转给鲁迅、杨之华,要他们设法营救。然而4月10日,在长汀、武平和会昌三县交界的归龙山下,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不幸牺牲,万永诚的妻子被捕。一顿打吓,万妻不但把自己的身份暴露,而且供认出瞿秋白。4月25日,保安第十四团将瞿秋白押往长汀三十六师师部。


  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在生活方面实行软化*策,企图劝降瞿秋白,让瞿秋白写一份供词,但各种办法用尽,宋希濂始终一无所获。瞿秋白的“供词”朴实无华,将苏区真实情况娓娓道来,如利剑般击中了国民*的痛处,宋希濂等将“供词”前后研究好多遍,没发现任何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在正气凛然的瞿秋白面前,宋希濂电告国民*最高当局,说瞿秋白毫无动摇之心,请中央最后定夺。


  瞿秋白身份暴露以后,他知道国民*决不会放过自己,为了认真总结自己的一生,他以关切*的事业、怀念同志的真挚感情,写下了一篇自传性的文章《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分为“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和“告别”共七个部分。

 年6月18日,蒋介石下令枪杀瞿秋白,在长汀县城中山公园,一桌酒肴已摆在八角亭里,瞿秋白迈步走向八角亭。按照特务连长的安排,瞿秋白先在亭前拍照。他背手挺胸,两腿分叉,面带笑容,为世人留下了一位革命者最后的丰采。照相后,他背北面南坐定,自斟自饮,旁若无人。酒兴中他又高唱《国际歌》、《红*歌》。痛饮多杯后,他又放声歌曰:“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歌毕,瞿秋白走出中山公园,走向刑场。他手夹香烟,顾盼自如,再一次高歌吟唱,并不时高呼:“中国共产*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共产主义万岁!”走到城外罗汉岭下蛇王宫侧的一块草坪上,他盘膝而坐,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时年36岁的瞿秋白饮弹壮烈牺牲。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在长汀,至今流传着当年红*战士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年5月中旬,毛委员、*长带领红四*第二次来到长汀,19日驻扎在濯田村。


  当天一大早,毛委员就在石头桥大樟树下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劳苦大众参加红*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权,将《红四*司令部布告》内容宣读给群众听:“红*宗旨,民权革命,帮助工农,唯一责任——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阀,除恶务尽。”


  早饭后,红*出发了,向水口方向前进。部队纪律严明,队伍整齐,*歌嘹亮。但是,沿途的东山、连湖、南安、水口等村的群众受国民*、土豪劣绅散布的谣言及污蔑红*杀人放火的欺骗,听说红*来了,都躲进山了。红*路过这些村庄,没见着人,连一口水也找不到喝。


  这一天,太阳火辣辣的。经过南安村时,战士们非常口渴。突然,张连长急匆匆地跑过来向纵队司令报告,走在全*最后的第三纵队第九大队的战士们看到连湖村里成熟的*瓜,就摘了吃,请司令处理。第九大队的队长也走过来难过地说:“天热急行*,战士们口渴,看到路旁地里的*瓜,提出每人摘一根解渴,我同意了。特向司令检讨。”司令员严肃地批评说:红*在井冈山时就制定了维护群众利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你是队长,应该带头遵守。现在,我们要立即去向群众检讨,赔偿损失,挽回不良影响。司令员随即带领几位干部战士到村里。可是,找不见人,只有贫苦农民邓五金妹因年老跑不动还在自己的破房子里。当司令员一行来到她家时,她惊慌失措地指着地上的一担*瓜,说:“我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这担*瓜你们要就拿去。”司令员走上前亲切地对她说:“老大娘不要害怕,我们路过这里,有些战士摘了地里的*瓜解渴,我们是特地来向乡亲们道歉、赔偿损失的。”接着问她这块地是谁家种的,这里每条*瓜卖多少钱。邓五金妹如实告诉司令员,这里一个铜板可以买二、三条*瓜,屋前这块地里的*瓜是邻居老李种的,你们吃几根不要紧。司令员听了,立即和同来的几位干部战士凑了23个铜板,郑重地交给邓五金妹,请她转交给老李,并代向他表示歉意。可邓五金妹说什么也不肯收。无奈,红*只得留下字条,连同铜板一起放在*瓜地里,匆匆地赶路去了。


  红*走后,群众回村了。瓜农老李看到自己的*瓜被红*摘了,先是一怔,后来看到红*留下的字条和铜板,又听到邓五金妹的叙说,非常感动,抬头望着红*远去的方向,动情地说:保佑红*一路平安!从此,红*铁的纪律在村里到处传扬,传遍整个长汀。■

责任编辑/程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题报道长汀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