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的一张照片,从照片本身看不出有任何异样,如果让不了解情况的人来看,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一张普通的生活照,或者是休闲照。但实际上,这张照片是瞿秋白烈士面对敌人的枪口,临刑前在刑场上留下的他人生最后一张照片。
当我们今天看到这张珍贵的照片,再结合瞿秋白当时所面临的处境,不禁为瞿秋白视死如归的勇气而震撼!我们从他的脸上看不到对死亡丝毫的恐惧和不安,“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眼神是无法掩饰的,如果瞿秋白是强作镇定,那么,一定会从他眼神流露出无法掩饰的神情,而我们从瞿秋白的眼神中看到的只有淡定与从容,面对死亡,能够如此从容,可以说他是真正的勇士,一个有着文弱书生外表的人,内心却如此强大,我想,那一定是信仰带给他的力量!
家道中落,令早年的瞿秋白陷入人生的困境
瞿秋白年1月29日,出生在江苏省常州府青果巷的一个官宦世家,瞿秋白的父亲叫瞿世玮,其曾祖父瞿锡保是道光年间的举人;其叔祖父瞿赓甫是同治年间的举人,曾在湖北为官30余年,年升任湖北按察使、布*使。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但是,由于他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年7月,在湖北做官多年的瞿赓甫去世后,瞿世玮家在经济上就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生活。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也停止对弟弟瞿世玮一家的资助,瞿秋白家开始陷入经济困境。
到了年,瞿秋白全家8口人的生活全靠借债勉强维持,借据日积月累,只增无减。年,天资聪颖的瞿秋白只读到中学就被迫辍学。瞿秋白的母亲金璇每天被债主们逼得痛苦不堪,曾伤心地说:“要等到我70岁,才能还清这些债啊!”年正月初五,瞿秋白的母亲金璇在多重压力下服*自杀,这对早已陷入困境的瞿家更是雪上加霜。
瞿秋白成为中国第一个采访和介绍列宁的记者
年底,17岁的瞿秋白在表舅母的资助下,瞿秋白到了武汉,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年春,瞿秋白随堂兄瞿纯白到北京参加文官考试,没有被录取,就到北京大学旁听,当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由举办,不收学费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瞿秋白被选为俄文专修馆的学生总代表,参加了北京大中学校联合会,并且成为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年,瞿秋白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不久,应聘到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做了特约通讯员。
由于瞿秋白在外交部俄文专修馆学习的就是俄文,瞿秋白和俞颂华、李宗吾等人也成为我国第一批选派到苏俄进行采访的记者。在苏俄两年的时间里,瞿秋白先后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和著作,如《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年5月,瞿秋白在同乡张太雷的介绍下,加入了联共(布)*组织,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员。
年7月,在苏联召开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期间,瞿秋白对列宁进行了简短的采访,他向列宁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请问列宁同志对中国有何感想?二是中国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蚕食,苏维埃俄国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列宁对此进行了详细地回答。
年1月,瞿秋白在圣彼得堡的远东民族代表大会上再次见到列宁,列宁称他为“老朋友”,并与他合影留念,鼓励他和中国的同志奋发努力,掀起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列宁的鼓励对瞿秋白走上革命道路,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瞿秋白在苏俄期间,还担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工作,成为在中国班学习的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肖劲光等人的老师,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从一介书生成长为我*早期杰出的领导人
年11月,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到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在此期间,瞿秋白认真的工作态度,给陈独秀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年1月,陈独秀回国的时候,邀请瞿秋白随他一起回国工作。于是,瞿秋白就随同陈独秀一起回国,投身中国革命斗争。
回国后的瞿秋白担任了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的主编和《向导》的编辑,并于当年6月出席了*的六大,他还参与起草了*纲草案。7月,瞿秋白和于右任、邓中夏等人一起筹办上海大学,并兼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
年1月,瞿秋白和李大钊、毛泽东、李立三等一起出席了国民*一大,并参加了大会宣言的起草,在会上,瞿秋白当选为国民*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来担任国民*中央*治委员会委员,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做了大量的工作。年,瞿秋白在*的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他参与和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国民*公然背叛革命,相继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变,疯狂屠杀共产*员和革命群众,面对国民*的血腥屠杀,一些意志薄弱者纷纷脱*甚至叛变,从而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失败。
年7月12日,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改组,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共产国际新派来的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会议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由罗明那兹作报告,由瞿秋白担任翻译;二是由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会作《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三是选举产生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8月9日,由罗明那兹提名,会议选出了瞿秋白、苏兆征、李维汉组成中央*治局常委会,瞿秋白正式开始主持中央工作,瞿秋白也成为继陈独秀之后的中国共产*最高领导人。从年7月到年5月,在瞿秋白主持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发起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秋收起义,等一些在我*历史上比较重大的事件。
瞿秋白认为中国革命正处于高潮时期,要不顾一切地发起进攻,再加上共产国际代表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对中国革命指手画脚,盲目地将苏俄革命的那一套简单地搬到中国来,使我*很快陷入了盲动主义之中,由于各地的起义和暴动都相继失败,中国革命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年5月,瞿秋白秘密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会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了中国共产*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被选为*治局常委的李立三和向忠发,成为中共中央实际的负责人。
由于李立三受到共产国际“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于年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李立三提出以武汉为中心,从南到北,发动武汉、广州、上海、南京、天津、北京、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城市大罢工和总暴动,并引起帝国主义与苏俄的战争,以实现世界革命的到来。
李立三不顾劝阻,先后部署了武汉、南京和上海的总暴动,暴动一开始就严重受挫。其中在集中红*攻打武汉时,人的兵力,就损失了人,还丢失了洪湖根据地。李立三的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新的危机。共产国际先后派周恩来和瞿秋白回国处理和解决李立三的“左”倾错误。
年9月,瞿秋白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对李立三的错误路线进行了批判。瞿秋白对事不对人,他认为只要纠正错误,没有必要将人一棍子打死,他对李立三等人并没有追究,只是让他们做了检讨,仍然保留了他的*治局委员职务。这就让有些人认为,瞿秋白对立三路线批判得不够彻底,犯了“调和主义”错误。
年1月,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操纵主持了六届四中全会,批判李立三的错误和瞿秋白的“调和主义”,撤销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职务,同时也撤销了瞿秋白的中央*治局委员职务,米夫将他认为“最出色、最有才华”的王明推上了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瞿秋白在上海养病期间,与鲁迅等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由于瞿秋白患有肺病,在他被撤销职务后,经组织批准,瞿秋白就留在上海治疗肺病。在他养病的这一段时光,他投身左翼文化活动,度过了他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光,并与许多知名作家成为朋友。
瞿秋白与鲁迅一直是通过书信往来,并未谋面。直到年夏天,瞿秋白在冯雪峰陪同下,才在鲁迅家中第一次会面,两人竟如久别重逢的老友般亲切自然。瞿秋白对鲁迅无限敬佩,而鲁迅也非常欣赏瞿秋白的才情,鲁迅曾将日文版《毁灭》转译成中文,又特意让瞿秋白帮助对照俄文本校读。
瞿秋白在校读后,给鲁迅去了封长信,直接以“敬爱的同志”相称,并将鲁迅译本中错误的地方一一指出:“所有这些话,我都这样不客气地说着,这自然是‘没有礼貌’。但是,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这种感觉,使我对于你说话的时候,和对自己说话一样,和自己商量一样。”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从*治到文艺,从希腊到莫斯科,从人生经历到日常琐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共同的爱好与心心相惜,让瞿秋白与鲁迅更是成为了肝胆相照的朋友。瞿秋白在阅读研究了鲁迅几乎全部的作品,对其作品和思想作了深刻的理解和分析之后,瞿秋白花了整整四夜工夫,写成了余字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鲁迅读了这篇序言后,感到十分欣慰和感激,他说:“分析的是对的,以前就没有人这样批评过。”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是鲁迅以清人何瓦琴的联句书赠瞿秋白的条幅,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将瞿秋白当做自己的人生知己的。年,鲁迅得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捕的消息,立即准备展开营救,他想与陈望道、柳亚子等发起公开营救活动,同时还请托蔡元培在国民*上层援救,但都无功而返。当病中的鲁迅听到瞿秋白就义的噩耗,抑制着悲痛和愤怒,与瞿秋白的几位好友在郑振铎家里共同哀悼这位坚贞不屈的烈士和挚友。鲁迅还为瞿秋白题写了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死不还家。”鲁迅不顾肺病缠身,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夜以继日的对收集的瞿秋白译著文稿进行编辑、校改。
当瞿秋白的译稿《海上述林》的上卷《辩林》出版时,鲁迅说:“我把他的作品出版,是一个纪念,也是一个抗议,一个示威,人给杀掉了,作品是不能给杀掉的,也是杀不掉的。”这部书,鲁迅以“诸夏怀霜社”的名义出版,寓意九州共怀瞿秋白烈士,可见鲁迅的良苦用心,也反映出两人之间非同一般的革命友谊。
瞿秋白在转移途中被捕,遭叛徒出卖暴露身份
年底,临时中央要求瞿秋白离开上海到中央苏区去,瞿秋白于年2月5日,从上海到达瑞金。不久,瞿秋白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委员、教育人民委员,并担任教育部长和苏维埃大学校长。
年10,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主力开始撤离中央苏区,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府也要随*撤离,留守在中央苏区的是中共中央江西分局,由项英和陈毅担任负责人。瞿秋白被留下担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负责宣传工作,瞿秋白将高尔基戏剧学校留下的学员,编成苏维埃剧团,并将其分成三个团到各地进行演出和宣传。
随着中央红*主力的撤离,国民**队对中央苏区进行“全面围剿”,于都、兴国、瑞金、长汀等地相继失守,形势越来越严峻。年2月,中央分局决定撤销中央*府后方办事处,将部队化整为零。同时,决定患有严重肺结核的瞿秋白转道广东,到香港或者去上海治病。
年2月11日,瞿秋白一行从瑞金九堡附近启程,同行的有临时中央*府工农检查人民委员、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中央财*部副部长邓子恢、项英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张亮。一行人于2月17日,到达中共福建省委所在地汤屋,队伍中又增加了苏维埃工农民主*府司法委员兼内务人民委员梁柏台的妻子周月林。
在汤屋,瞿秋白一行还见到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区*委万永诚,万永诚让瞿秋白等人扮成被俘的红*,由*区特务连的一个排穿上国民**装,“押送”着走出了敌人的封锁线。随后,一行人化妆成香菇客商继续转移。在经过四天的昼伏夜行后,2月24日拂晓,他们到达了福建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小迳村附近。
大家准备休息一下再走,由于引火做饭被当地的地主“义勇队”发觉后,向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团第二大队进行了报告。敌人从三面向他们包围,邓子恢组织大家准备突围,何叔衡年纪较大,眼见突围无望,就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头部说:“子恢同志,我革命到底了!”邓子恢慌忙去夺枪,但是枪已经响了,何叔衡从悬崖上滚落下去。
瞿秋白身患肺病,实在是跑不动了,他躲在茂密的草丛中,让邓子恢不要管他,邓子恢无奈之下,只得先行突围。躲在草丛里的瞿秋白和周月林、张亮在敌人的一遍遍搜索中,不幸被俘。而落在悬崖下的何叔衡,被敌人发现后,从他身上搜出元港币,然后将只是受了伤的何叔衡杀害。
瞿秋白三人在被捕前已经已经商量好:瞿秋白让周月林说自己叫陈秀英,身份是被红*抓去的护士;张亮化名周莲玉,是香菇商行的老板娘;而瞿秋白自己则叫林祺祥,原来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后来在同济大学学医,在红*攻打漳州时,自己被抓去当了医生。
在敌人对瞿秋白进行审问时,瞿秋白一口咬定自己叫林祺祥,江苏人,今年36岁,在漳州被红*抓去后,在卫生部当医生,红*撤离时,自己是携款逃离瑞金的。敌人通过瞿秋白等人携带的有港币、*金以及驳壳枪等物品,认为这个林祺祥有可能是共产*的“要人”,就对他实施酷刑,想迫使其招供,但一番用刑后,瞿秋白的回答和前面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敌人让瞿秋白给自己的朋友写信,要他们来证明他与共产*无关,或者在当地铺保担保后开释。瞿秋白以林祺祥的名义给鲁迅和妻子杨之华等人写了信。
而一同被捕的周月林,也一口咬定自己叫陈秀英,是被红*抓去的护士,由于她长相年轻,被抓捕他们的保安十四团二营营长李玉弄到他家当了保姆。项英的妻子张亮因为怀有身孕,不久也由上杭县一家糖果店的老板作保,将其保了出去。上海的*组织和鲁迅、杨之华收到瞿秋白的信后,立即通过一家旅馆的老板,准备在长汀开设一家新铺,将瞿秋白保出去。
但是,就在这时,驻扎在长汀、会昌的国民*第8师陶峙岳部,俘获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徐氏,徐氏供出了瞿秋白等人被俘的消息。八师师长陶峙岳立即将情况报告了国民*驻闽绥靖公署主任、东路*总指挥蒋鼎文。蒋鼎文觉得事关重大,马上电令驻长汀县的国民*第36师师长宋希濂和驻龙岩的第二绥靖区司令官李默庵,要他们紧急查明情况上报。
第二天,宋希濂令看守瞿秋白的保安第14团,将已保释出狱的两位女同志张亮、周月林重新收押,并将瞿秋白重兵押往长汀。国民*第36师*法处长吴松涛对瞿秋白进行审问,瞿秋白始终没有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吴松涛指着瞿秋白说:“你是瞿秋白,民国十六年我在汉口听过你的演讲”。最后,吴松涛又叫来一个叫郑大鹏的叛徒,他曾经在红*苏区工作过,在他的指认下,瞿秋白站起来说:“既然指认了,我也就不用‘冒混’了,我就是瞿秋白。”
拒绝劝降,从容就义
瞿秋白曾担任过国民*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国民*中央*治委员会委员,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国民*第36师师长宋希濂曾读过瞿秋白的著作,也曾听过瞿秋白的演讲,对瞿秋白的学识非常仰慕。在宋希濂的安排下,瞿秋白在狱中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宋希濂手下各级*官对瞿秋白都以“瞿先生”相称。
宋希濂与瞿秋白进行长谈,希望劝降他,他从理论到将来的出路,劝瞿秋白回心转意,但瞿秋白对他那一套进行了驳斥,讲理论宋希濂那里是瞿秋白的对手,他劝降瞿秋白的计划只得作罢。随后,国民**统也派人对瞿秋白进行劝降,但也以失败告终。
得到汇报的蒋介石,立即召开国民*中央*部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处置瞿秋白,会上,蔡元培等人极力反对处死瞿秋白。但在戴季陶等人的坚持下,认为瞿秋白只能杀不能留。于是,蒋介石于6月2日,下达了:“着将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如有悔悟,仍可申请免刑”的密令。
中统的陈立夫认为如果能够劝降瞿秋白意义重大,他马上派出曾担任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后来被捕叛变的陈建中和中统里边的劝降高手王杰夫等四人前往长汀,陈立夫专门交待王杰夫,劝降瞿秋白后,可以查明共产*在上海、香港的地下组织,将其一网打尽。
当王杰夫四人到达长汀后,宋希濂对他们说;“*统都没有劝成,我估计你们也不行。”,王杰夫夸口道;“*统不行,我们中统绝对能够做成。”王杰夫制定了劝降计划,第一步是用亲属和朋友的情感打动瞿秋白;第二步是用共产*当中投降后受到重用的例子对瞿秋白进行“攻心”。
中统的这帮特务和叛徒对瞿秋白进行了两天的连续劝降,对于他们的各种说辞,瞿秋白均予以驳斥,瞿秋白说:“我不是顾顺章,我是瞿秋白,我情愿做一个不识时务笨拙的人,不愿做一个出卖灵*的识时务者。”最终,特务的劝降以闹剧收场。
特务们在离开长汀时,还不死心,又去见瞿秋白说:“我们就要离开长汀了,你是不是最后表明你的态度?我们是诚心诚意挽救你的。”特务们言下之意,就是给瞿秋白最后的机会,带有明显的威胁意思。但是,瞿秋白对他们的回答是:“我的态度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任何改变都是不可能的。”
本来蒋介石6月2日就已经发出了处决瞿秋白的密令,由于劝降一直没有执行,6月17日夜,国民*36师参谋长向贤矩奉命到瞿秋白的囚室,故意将蒋介石的密令透露给瞿秋白,他们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希望瞿秋白在听到执行死刑的决定后,吓得瘫软在地,从而屈服。但是,瞿秋白在听完后,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与往常一样安静、淡定。
6月18日,瞿秋白像往常一样起床梳洗。当国民*36师特务连连长走进囚室,向瞿秋白出示了执行枪决的命令时,瞿秋白正坐在桌前写绝笔诗:“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宋希濂和36师*官大约余人也来到囚室外,瞿秋白神态自若地笑着说:“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
瞿秋白说罢,缓步走出大门,来到中山公园的凉亭,留下了我们看到的那张毫无惧色,令人震撼的遗照。据当时在场的一位记者报道:“瞿秋白来到公园,信步至亭前,已见有菜四碟,美酒一瓮,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如,神色无异。”
在酒喝到一半的时候,瞿秋白说:“人之公余稍憩,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也!我们共产*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喝完酒,瞿秋白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慢步走向刑场。从中山公园到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的刑场有两里多的路程,如果是怕死之人,恐怕早已经不能自己行走需要拖行了,但是瞿秋白手夹香烟,缓步而行,顾盼自如。从这里我们看,外表瘦弱的瞿秋白,视死如归的内心是如此强大。
瞿秋白沿途用俄语高唱《国际歌》和《红*歌》,在走到刑场后,瞿秋白盘膝坐在草坪上,对刽子手微笑着点头说:“此地甚好!”并要求刽子手从正面开枪。随着两声枪响,不屈的共产*人瞿秋白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只有36岁。当天下午,瞿秋白的遗体被葬在罗汉岭盘龙岗。
因《多余的话》被污为“自首叛变”,多年后终还其清白
瞿秋白在长汀被关押期间,利用六天的时间,写下了近两万字自传性的《多余的话》,其中说他自己并不适合做*治家,在做共产*领导人时也很不称职。他还在其中剖析了自己的人生观。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里,对自己从出身到革命经历以及负面的思想感情作了坦诚的自我剖析,是对他自己的一种批判,这也正是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一面。在瞿秋白牺牲以后,国民*当局将《多余的话》的部分内容刊载到中统主办的《社会新闻》上,年,上海的刊物《逸经》又全文刊载。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瞿秋白所写的《多余的话》,却像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写的自述一样,成为了他“自首叛变”的证据。年,瞿秋白和其父母亲的坟墓全部被砸毁。年后,瞿秋白的妹妹瞿轶群,写信给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要求为瞿秋白恢复名誉。
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纪委《关于瞿秋白同志被捕就义情况的调查报告》,明确宣布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一没有出卖*和同志;二没有攻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三没有吹捧国民*;四没有向敌人乞求不死的意图。它绝不是叛变投降的自白书。瞿秋白同志在被捕后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因而遭到敌人的杀害。这个报告,也标志着彻底、正式为瞿秋白同志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