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草创至繁华,一波三折,回望汀州古
TUhjnbcbe - 2023/10/13 21:05:00
引言中华民族绵延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古老而又璀璨的文明,古城就是其中之一。古城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表现,更是华夏儿女共有的文化遗产,这些城市历经了岁月的洗礼,饱经风霜,流传至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汀州古城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经是闽西地区的*治、*事、经济以及文化中心,在悠久的历史中,汀州经历了从草创到繁荣的过程,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如今的汀州城屹立在武夷山脉,雄姿依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唐朝时期,汀州草创,初露峥嵘汀州古城原本属于闽越地区,其建置始于唐朝。“开元二十四年,始开福、抚二州山峒,置汀州。”---《唐书·地理志》唐大历四年,刺史陈剑上任之后,此时汀州城还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周围的乡村常年五谷不登,黎民百姓常常生病,并且生活十分贫苦,陈剑看见此状之后,准备重新建筑汀州城。而重建后的汀州城,位于卧龙山脉南面的白石村庄,城市的地址“枕山临溪”,在汀州城的北边是土器的卧龙山脉,东边则是汀江,西面的小溪环城而流,并于南面与汀江汇合,形成了一面依山傍水之势。“一川远汇三溪水,千障深围四面城。”宋朝时期的太守陈轩的诗句很好的描述了汀州城的地理面貌。汀州城初建成之时,主要为土筑,《汀州府志》中有所记载:“迁郡之初,谓地形如斗。”宋朝时期的《郡城图》中,也可以很好的探知唐朝时期汀州城的布局:一条横贯东西的街道将城市一分为南北两段,北段的地势较高,集中设置恶劣州署、开元寺等主要的建筑物。城市的南面则是一片开旷的平原地带,这里则是县治以及居民的住地,实际上也是汀州城规划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时期,汀州城有了扩城的措施,此时两者合二为一,融为一体。汀州城的规划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这种南低北高的布局,一方面可以便于*治上的统治,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进行*事防御,并且其中也不乏风水的思想。汀州城的州署位于北面较高的地方,背部连接着卧龙山顶区域,面朝宝珠峰,这三点连成一条线,形成了山水拱抱的地势,此后无论汀州城做过怎样的规划与改造,州署的位置始终不变。初建成的汀州城在防御方面的措施比较简单,并没有护城河、子城等等,至唐大中时期,才增筑了子城,罗城敌楼也开始被创建,如今中山公园的古樟树前,就是唐朝时期子城的遗址所在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宋朝时繁荣的经济带动诸多产业,汀州城的发展一日千里唐朝末年,由于一系列的战乱,大批的人口往南迁徙,此时全国的经济中心也开始向南方移动,在宋朝统一之后,采取了众多的措施,如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等等,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且此时的手工业分工逐渐趋向细密化,科技以及一些生产的工具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种种一切都促进恶劣城市的繁荣昌盛。宋朝时期对汀州城做了较大的改造并进行了扩城的措施。城墙“周五里二百五十四步,基广三丈,面广三尺一,高一丈八尺。”---《汀州府志》除了在范围上增加之外,汀州城的防御系统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在布局方面,此时的汀州城主要还是沿袭了前朝的布局,依然是分为南北两段,城市中有七条干道,将整个城市分为若干个区域。在城市水系方面,城市以东是汀江,西南部是护城河,这样一来就构成了三面环水的交通以及防卫系统,同时这些河流也是城市中居民的主要水源。除此之外,汀州城内还有九处大井,城市附近也有分布,这样的规划布局说明在这个区域是人口的聚集地。由于三面都是环水的,在城市中间还建造了五座桥梁,让城内的交通便利起来,有些桥梁还建有两层的屋楼,以供人们挡风避雨,同时一些商贩也可以在此地进行买卖交易。宋朝时期的汀州城内,人口十分密集,虽然城市已经做了相应的扩建措施,但是仍然无法容纳数量庞大的居民,导致城内呈现出一派拥挤的景象,许多居民迫于无奈,只好向城外搬去。周袤才五里,市集居民多在关外,故城内坊才三,而城外余二十。”---《临汀志》有相关记载的坊名有二十四种,其中二十一种分布在县治附近,距离大概方圆五里的地区,这说明宋朝时期的汀州城市管理已经不是唐朝时期的封闭管理了。汀州地理位置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宋朝时期,人们已经能充分使用汀州城的水利交通,伴随着和农副产品的增加,汀州城的商业也逐渐发展了起来,在当时的汀州城内,一些“市”常常日夜不休的营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灯火通明的景象。商业的发展代表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间接带动了文化以及宗教的发展。宋朝时期,汀州开始创建州学,这是一个州最高的学府,之后又设立了长汀县学,如今依然存在的文庙就是宋州学所在,其建筑风格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对于当时的宋朝社会来说,这种建筑实属罕见。宋朝时期大肆建造宗教地,光汀州城内的寺院就有8处,在城外的寺观更是多达20处,由于子城是州署的衙门所在地,因此也成为了屡次修建的重点地方,前前后后共经历了七次改建。子城在被一次次的重建后,变得规模宏伟,并且在布局方面也是井然有序。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朝人们的生活有声有色,一些统治阶层的人为了满足对生活的享受,开始着眼于园林的建设,大肆修建山堂以及各种各样的亭台楼阁,以供文人士大夫吟诗作赋。明朝时期,统治者为巩固王权,大肆扩建,汀州古城步入“*金时代”明朝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为了巩固王权,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永乐中期,农业手工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并且此时的商品经济呈现出高度繁荣的景象,这些都促进了明朝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至清朝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建筑同样获得了很多的成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后的巅峰。这个时期对汀州城进行了加固和扩建措施。增筑县城,合郡县为一自唐代以来,长汀县治虽说是“附郭”,但是实际上是没有城墙的,平常时期还无大碍,一旦发生了战乱,黎民百姓就惨受牵连了。除此之外,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人口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一带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了人口聚居的地区,人口众多,增筑县城是必然的。“府城内大半皆山,县治居民环列城外,议自通津门西去数百丈,迤逦而南,东至济川一带,立城围之。”明朝弘治元年时期,当时的郡守就想围立城墙了,但是却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最终没能如愿。加筑砖石,增强防御措施汀州城的防御措施在历经了百年的风吹雨打后已经渐渐呈现出衰败之势,明朝洪武年间,当时的汀州卫王珪主持加固了汀州城,在城市周围加筑了厚厚的城墙。崇祯八年时期,郡守以及一些将领再次将汀州城的城门加高加厚,这样一来,汀州城不仅更加坚固,在外形上也更加的宏伟壮丽了疏通并加阔护城河宋朝至明朝时期,护城河一直都被*卫侵占着,明朝嘉靖期间,下令疏通并加阔护城河。加阔后的护城河最宽的地方有十二丈五尺,最窄的地方也有五丈五尺,最深处有六尺,最浅的地方则有四尺。护城河的疏通有利于城池的防卫,直至崇祯四年时期,护城河中的城壕才逐渐成为废地。结语汀州城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具备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般州城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也不乏自身发发展的特点。汀州古城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作为华夏儿女,应当努力做好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工作,让文明得以传承和延续。参考文献:《临汀志》《汀州府志》《长汀县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草创至繁华,一波三折,回望汀州古